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
自评建议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领导分管:由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士波亲自分管科普工作,明确其在科普工作规划、资源调配、协调推进等方面的领导职责,紧跟地、省科协、国家科协的步伐,确保科普工作与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气象高质量发展相契合。
2.专门部门:设立了专职科普岗位,负责科普活动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配备专业的科普人员,包括科普讲师、活动策划师、宣传推广人员等,保障科普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3.工作制度:制定了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包括科普活动管理办法、志愿者管理制度等。明确科普工作流程和规范,保障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激励政策:出台了激励和支持科普工作的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对在科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1.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365天。
2.每年服务公众人次:5270人。
3.科普场所面积:1200平米。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2024年全年以“3•23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月”“10•13国际减灾日”等科普活动为抓手,开展广场宣传活动7次,进校园线上线下科普培训1次,进乡村活动4次,涉及白桦乡、加北乡等地。
2.全年开展广场科普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24年年度预报》《2024年景分析》《社区气象灾害避险指南》《中小学气象灾害避险指南》《农村气象灾害避险指南》《防灾减灾全民参与折页》《防雷避险知识折页》《雷电防御宣传折页》《防御气象灾害折页》《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气象灾害》《气象灾害预防指南手册一》《气象灾害预防指南手册二》《自然灾害防御安全手册》《防灾减灾全民参与折页》《防雷避险知识折页》等5000余册,各类宣传礼品纸兜、日记本220多个。
3.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在加格达奇育才小学组织开展精彩纷呈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强国气象先行”气象宣传活动。加格达奇区各小学约有4500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此次气象科普知识学习。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1个;参与人数4500人。
2. 2024年全年以“3•23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月”“10•13国际减灾日”等科普活动为抓手,开展广场宣传活动7次,进校园线上科普培训1次,进乡村活动4次,涉及白桦乡、加北乡等地。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微信公众号大兴安岭气象服务。
2. 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2024年度利用简篇号5894107发布科普宣传工作简篇是1个,点击阅读量达到2838次;在省气象局网站发表学会工作简讯12篇,在大兴安岭地区电视台和报社上报道参与科普宣传活动7次;地区气象局科普宣传制作科普短视频4期,获奖2期;科普讲座视频6期;地区影视中心制作24节气科普短视频24期,在龙江气象微博、龙江气象视频号、地区气象台公众号、抖音平台、朋友圈、本身视频号发布。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普服务人数4500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3万元。
2.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情况
专兼职科普人员:共有6名专兼职科普人员。其中,科普讲解员5名,负责讲解气象科普知识、应急减灾知识等内容;活动策划、科普宣传人员1名,负责组织各类科普活动及科普信息的发布和宣传工作。
二、特色工作
1.白桦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交流研讨:围绕白桦乡“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展开深入交流研讨。针对农作物不同阶段的气象服务需求、气象服务在特色农业中的关键作用、在村内建立气象站的可能性以及建立业务服务沟通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设立气象科技小院:经过讨论,在村内设立了4处特色农业气象科技小院。这些小院能够提前向农户告知未来天气变化,使农户在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关键农事环节做出合理决策。例如,在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来临前,农户可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如加固温室大棚、提前收割成熟作物等,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问题不足
1.资金严重不足,影响科普基地的内部环境改造升级。
2.科普立项、科研项目、论文交流等方面应进一步提升水平或层次。
3.高科技气象科普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影响科普工作发展。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省科技局及省科协、地区科技局及地区科协应该提供资金支持和项目建设。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基地简介:大兴安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全区科普教育基地”、“大兴安岭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该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包含气象科普展厅、观测站(大气探测)、气象台(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影视制作中心,其中气象科普展厅包括科普图版展示区、气象设备更新换代区、实物互动体验区三大板块。科普展教资源丰富,展品达200件,挂图50件,展板100延长米。
该基地在原有各种气象仪器的基础上,2007年购进电子触摸屏、龙卷风、雅各布天梯、锥体上滚等科技模型;2018年购买智能机器人“小胖”;2019年购买“VR&CR体验设备”;2023夏天,利用雷达塔外部修缮项目,进行了雷达塔塔身的外部亮化工程,夜晚来临加格达奇区的地标性建筑又多了一处灯光闪烁观光景点。
开放时间:夏令时:08:30-11:30
14:00-17:30
冬令时:08:30-11:30
14:00-17:00
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科普教育基地
2025年1月14日
来源: 大兴安岭地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