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许建东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中心主任
近期,震区的情况牵动着大家的心,在地震发生后,多种救援力量分秒必争赶赴灾区开展抢险救援,多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力支援地震灾区。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消防员救出被困群众。来源:国家消防救援局
在关注震区情况的同时,大家也关注到余震和次生灾害,那么,地震过后为何会引发余震?次生灾害又是如何发生的?余震属于次生灾害吗?
震后余震
在讨论地震后为什么会引发余震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地球的结构,地球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
地球结构 来源:广州应急管理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比较公认绝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也有少数地震是人为原因引起地球表面振动。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便是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之处。
震后为何有余震?
对地震的发生机制有了基本了解后,我们继续来说地震后为何有余震。
地震发生之后,能量的释放有一个持续和衰减的过程,所以在大多数较强地震发生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会发生的震级较主震相对较低的地震,被称为余震。
余震是地震活动的一部分,与主震具有内在联系。在多数情况下,余震活动强弱与主震大小相关,主震越大,余震的活动就越强,次数越多。余震活动会随着时间在强度和次数上逐渐衰减,但不同构造区域的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会有很大差异。
在我国,根据地震频率和释放能量的不同,通常将地震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孤立型地震,是指一次地震之后,余震强度相对很弱,数量不多。二是主震余震型,是指主震之后余震强度相对较弱,数量较多。三是多震型,是指主震为几次强度接近的事件,而且余震数量很多。
次生灾害
发生地震后,除了需要防范余震后,还要防范次生灾害,那么,什么是次生灾害?震后为何会有次生灾害?
什么是次生灾害?
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从而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等一系列对生命产生威胁的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震后为何会有次生灾害?
地震的强烈震动和地壳运动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多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自然环境方面:
1、地质结构破坏:地震会导致地壳岩石的破裂和错动,这种破裂可能延伸到地表,形成断层和裂缝。地震可能使山体土石结构松动,增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2、水体泄漏与决堤:地震可能破坏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导致水体泄漏或决堤,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也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溃坝,将引发大规模洪水灾害。
3、土壤液化:在某些地区,地震的震动可能导致土壤液化,使土壤失去承载力,进而引发地面塌陷等灾害。
●人类社会方面:
1、火灾:地震的震动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破坏,甚至倒塌,由此可能破坏电线、燃气管道等,导致漏电、漏气,进而引发火灾。
2、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地震可能破坏化工厂、加油站、核设施等,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
余震不属于次生灾害余震是地震活动的一部分,但它本身不属于次生灾害。次生灾害是由地震直接诱发的其他灾害。余震则是在主震之后发生的,与主震具有内在联系,不是由主震诱发的其他灾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余震可能会加剧某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比如,余震可能会使已经受损的建筑物进一步倒塌,从而增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这并不是完全由余震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主震和余震共同作用的结果。
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