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节交替、气温多变之时,流感病毒不期而至,因其可以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很容易在学校、办公室、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迅速扩散。感染后的常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患者还会有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情况下,经过适当休息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在一周左右可逐渐恢复。但病毒可能会突破身体的防御,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尤其对年轻人和儿童,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来对抗病毒,导致心肌组织严重水肿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使患者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疲劳和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常引起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临床称之为“爆发性心肌炎”。该类型的心肌炎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死亡率高达80%!

本病冬季发病较多,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多见[1],无明显性别差异。

心肌炎MRI图

2.如何早期识别?

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疾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感,出现发热、乏力、咳嗽、腹痛、腹胀以及呕吐等普通感冒的症状,若迅速出现气促、胸闷、胸痛、心悸、视力模糊、晕厥和惊厥等症状,应引起高度警觉,这可能是最严重、最特殊类型心肌炎的征兆,应立即就医进行紧急治疗!

3.如何预防与管理病毒性心肌炎?

(1)增强免疫力与个人卫生习惯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第一要素在于增强个人的免疫力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升人体免疫力是抵抗病毒入侵的关键。再者保持均衡的饮食,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确保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以帮助身体对抗病毒。三是规律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从而间接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四是睡眠质量也不容忽视,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免疫系统的修复与重建。五是在个人卫生方面,勤洗手、避免与生病者密切接触、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挡口鼻,以及在流感季节佩戴口罩,都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可减少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

(2)接种疫苗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另一重要策略是赶在疫情来袭前先期接种疫苗。尽管目前没有特定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疫苗,但接种流感疫苗和某些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如腮腺炎、麻疹、风疹等,可以显著降低因这些病毒感染而导致心肌炎的风险。定期接种疫苗,尤其是流感季节前,能够为身体建立一层额外的防护屏障。

(3)寻求专业治疗

一旦确诊病毒性心肌炎,专业治疗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变得尤为关键。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休息、药物治疗和支持性疗法。休息是恢复期间的核心,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的修复。在生活方式方面,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过度劳累,可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或轻松的瑜伽。均衡的饮食,对控制血压和维护心脏健康有益。心理调适也非常重要,面对疾病的压力,适时寻求心理辅导或加入患者支持小组,可以改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这个流感多发的季节,病毒性心肌炎是一个潜在的健康威胁,通过增强意识、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科学治疗,守护心脏健康,享受健康生活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参考文献:

[1]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12-15

供稿单位:重庆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魏晓宇副主任医师,邹老师科普花园邹静波主任技师

审核专家:李涵斌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