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经历过。它可能是短暂的不适,也可能是严重健康问题的信号。了解头晕的原因、诊断方法和应对措施,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一、头晕的常见原因

(一)耳源性头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这是最常见的耳源性头晕原因,俗称“耳石症”。耳石是内耳椭圆囊斑上的碳酸钙结晶,当某些原因导致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就会影响内耳平衡感知。患者在坐卧体位变化、卧位翻身或从睡眠中惊醒时,会突然出现强烈眩晕,一般持续不超过1分钟。

梅尼埃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眩晕发作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发作时患者常感天旋地转,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前庭神经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导致前庭神经受损。患者会突然出现严重眩晕,可持续数天,伴有恶心、呕吐,但一般不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

(二)脑源性头晕

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梗死、脑出血等。脑供血不足多因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除头晕外,还可能伴有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颅内压升高,导致头晕、头痛、呕吐,甚至昏迷。

脑部肿瘤:肿瘤可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引起头晕。此外,还可能伴有头痛、视力下降、呕吐、癫痫发作等症状。头晕症状通常呈进行性加重。

(三)心血管源性头晕

高血压:血压突然升高时,过高的压力冲击脑血管,可导致头晕。患者常伴有头痛、心慌、面红等症状。长期高血压还会损伤血管,影响脑部供血,加重头晕症状。

低血压:血压过低会使脑部灌注不足,引起头晕。常见于体质虚弱者、老年人或服用某些降压药物过量的患者。患者在突然站起时,头晕症状可能加重,还可能伴有眼前发黑、心慌等症状。

心律失常:心脏跳动节律异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早搏等,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患者可能还会感到心悸、胸闷等不适。

(四)其他原因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导致氧气输送不足,大脑缺氧,从而引起头晕。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心慌等症状。常见于营养不良、月经过多、慢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贫血。

低血糖:血糖过低时,大脑缺乏能量供应,可出现头晕、乏力、手抖、心慌、出汗等症状。多发生在空腹状态下或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后未及时进食时。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头晕。这种头晕通常伴有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此外,过度换气综合征也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患者因情绪激动等原因过度呼吸,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出现头晕、手足麻木、抽搐等症状。

二、头晕的诊断

详细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头晕的具体症状,如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加重或缓解因素等。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以初步判断头晕的可能原因。例如,有高血压家族史且近期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头晕可能与高血压有关;而有晕车晕船史的患者,耳源性头晕的可能性较大。

体格检查: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耳部。神经系统检查可评估患者的肢体力量、感觉、反射等,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变。心血管检查主要测量血压、心率、心律,听诊心脏有无杂音等,排查心血管疾病。耳部检查包括外耳道、鼓膜检查,以及前庭功能测试,如眼震电图等,以确定是否存在耳部疾病。

辅助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安排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以了解是否存在贫血;血糖检测,排查低血糖或糖尿病;血脂检查,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头颅CT或MRI检查,查看脑部是否有病变,如肿瘤、梗死、出血等;颈椎X线或CT检查,排除颈椎病导致的头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检测心脏电活动,诊断心律失常。

三、头晕的应对措施

针对病因治疗:明确头晕原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关键。如果是耳石症,可通过复位治疗,将脱落的耳石归位,缓解头晕症状。梅尼埃病患者可使用药物控制眩晕发作,如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等,同时限制盐分摄入,减少内耳膜迷路积水。对于脑血管疾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改善脑部供血,预防病情加重。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低血压患者则需寻找原因,调整饮食或药物治疗。贫血患者可通过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纠正贫血。

生活方式调整:无论头晕原因如何,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头晕发作。保持充足睡眠,每晚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应缓慢起身,防止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损害。

心理调节:对于因精神心理因素引起头晕的患者,心理调节尤为重要。学会应对压力,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分享内心感受。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头晕是一种复杂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当出现头晕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对预防和缓解头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 陈生弟. 神经病学[M]. 第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孔维佳, 周梁.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