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河南省科协、安阳市科协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文字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科普工作实际,高位谋划“动起来、活起来、响起来、用起来、富起来、走起来”路径措施,扎实抓好科普陈列展览、科普社会教育等工作,着力扩大汉字文化影响力。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为确保各项科普工作落实和顺利运行,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立了馆党委统一领导,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韩英杰专门领导分管科普工作,各部室主任严格落实的工作机制。陈展部负责科普展览,安保部负责协调展览及活动安全,文物征集提供科普文物的信息数据,宣传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科普教育活动,各部门通力合作确保科普工作有序开展。
中国文字博物馆非常重视科普工作的开展,我馆每年都会将科普展览、科普社教工作、科普讲座等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专门制定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科普基地管理制度》等保障科普工作正常运行。制定了相关的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成立科普领导工作小组;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专门用于科普工作;每年年初把科普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科普工作任务书和工作台账等。主管领导每周召开办公会议,部门主任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集中协调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重大事项上交馆党委讨论解决。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落到实处。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2024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持续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充分利用宣文馆、博文馆、徽文馆三大科普场馆及汉字公园开展各类科普工作。我馆不断优化展馆科普展示方式,创新打造原创科普展览,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自2024年3月起开始实施夜场开放和周一不闭馆政策,满足公众参观需求,2024年度对外开放342.5天,服务公众206万人次。
为增强观众的参观体验感,丰富展览形式,多层次展示文字文化,对观众进行更有效的科普宣传,我馆积极探索改进陈展模式,下列为我馆的场馆和设备的升级更新情况:
1.宣文馆序厅全新打造三D大屏,在我馆主展馆的序厅正前方位置重点展示馆藏精品文物“贾伯壶”等古文字实物,以更加立体高清立体影像拉进观众与文化的距离,更好的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字文化。
2.宣文馆四楼全新打造并开放青少年体验展“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展览。“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是专门为广大青少年群体量身定制的全方位体验式展览,展览分为何以为家、何以为国和家国相依三个单元,通过深入解读汉字背后的奥秘,揭示汉字中蕴含的家国观念和文化内涵,辅以文字翻翻乐、滚筒转转转、铭文巧拓印、文字华容道、英模群像荟、家国情怀诵、传颂雅训赛、武备勤砺兵、绘家国未来、汉字小英雄、兵器连连看等10余个互动体验项目。
3.宣文馆二楼西厅精心打造“拾趣方块字”展厅青少年体验展。展览分为“汉字从哪里来”“造字奇遇”“方块字的时空飞行”“汉字的‘美’一面”“汉字的今天和未来”五个部分,12种互动装置:造字放映室、偏旁部首大冒险、动手动脚艺术字、摹拓工坊、简繁攻防大作战等,系统展示了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及其未来的无限可能,不仅让观众了解了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且还激发了人们对汉字美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下列为近本年度本我馆开展的各类主要科普活动:
1.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我基地先后为来自北京、河北、等地255批次学生开展科普研学课程,直接受益学生32000余人。在馆内依托我馆甲骨学堂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累计开展科普活动61场,参与人数44300人。邀请界内知名专家举办科普讲座11场,为文博、文物、汉字爱好者1600余人次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2.开展进社区、进校园(例如进大学,进中小学)、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积极发挥文字文化传播平台作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方式,走进53所中小学校及社区,惠及2万余人。
积极开展与高校和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浙江省博物院、郑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展“钟鼎千秋”“舞动的汉字”等主题活动,共有10000余名师生及60名留学生参加。
2024年在河南省科协科普项目的支持下,对“我爱甲骨文”汉字科普进校园活动与15所学校联合开展活动,活动受益人数8000余人,受到省级以上媒体报道6次,不仅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还收到很多学校进一步深入长期合作的邀请。该项目还荣获了“典赞•2024科普中原”科普工作创新案例。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在我馆馆内和安阳市飞翔中学、文博源小学开展了汉字科普讲座《刨根问底话甲骨》《开学第一课》,文字大闯关等3个活动,参与人数2200余人。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学第一课》荣获了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2.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中国文字博物馆结合传统节日先后举办了“字启新岁,璀璨时光”元旦活动、“一字千年·龙行龘龘博物馆奇妙夜”“文潮庆中秋,字里共团圆”中秋游园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央媒、省媒、安阳融媒等主流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并荣登央视新闻联播、央广之声等栏目。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中国文字博物馆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线上预约渠道:
2.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
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公众号和字博社教公众号、中国文字博物馆抖音号为例。
(1)中国文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文字文化科普消息376篇,总阅读量362000余人次。
(2)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博社教微信公众号,作为专门运营的汉字科普宣传平台,全年共发布消息188篇,总阅读量36000余人次。
(3)中国文字博物馆抖音号,发布《百字学甲骨》《甲骨文猜猜乐》《甲骨文很有趣》等各类文字文化推广视频423条,粉丝量2.5万人。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2024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科技工作者在各类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讲解、科普特色活动等科普服务中,共进行560人次的科普服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4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科普工作经费共投入57万,用于科普展览、科普社教活动的开展等。
中国文字博物馆专职科普人员包括我馆宣传教育部55名工作人员,兼职科普人员则主要由我馆兼职讲解员和志愿者组成,共202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实际,我馆组织开展了有关节假日科普社教体验、科普宣讲、线上社教课程、及国内外展览等特色科普工作。
**(一)节假日科普社教体验活动影响深远。**2024年2月12日—15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馆内开展“一字千年·龙行龘龘博物馆奇妙夜”系列夜场主题科普活动。吸引了进6万人参加各类文字主题科普活动,该项目作为安阳市重点文化节日活动,备受社会关注,央媒、省媒、安阳融媒等主流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荣登央视新闻联播、央广之声等栏目。在线上进行了直播,安阳融媒全媒体平台、大河网、搜狐等新闻媒体平台以及中国文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哔哩哔哩官方账号同步直播,在线人数超过100万。
**(二)携手新疆、宁夏举办“开学第一课”主题科普教育活动。**2024年9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刨根问底话甲骨”系列活动在安阳市第十中学、安阳示范区飞翔学校、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教育集团文博源校区同时举办。中国文字博物馆携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中小学生三地四市同步开展线上第一课,万余名学生线上线下同学甲骨文,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科普宣讲屡屡获奖。**中国文字博物馆专职科技工作者徐耀获得“甲骨文杯”首届四省八市讲解员大赛,获得最高奖“金牌讲解员”和“文旅新星奖”; 申瑶、张若爔分别获得2024年度河南省科普讲解大赛决赛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成年组)一等奖、二等奖;王思雨获得“河南省第八届红色故事会”“金牌讲解员”称号;张易楠荣获“大邑商杯”河南省第九届讲解员专业组“十佳讲解员”,王晓月荣获专业组“优秀讲解员”。
(四)积极开展对海外的文字科普展览。“一片甲骨惊天下”展览已成功在意大利的5个城市举办,得到当地居民的好评。展览不仅能让当地学生和市民了解古老的中国,也是意中两国重要的文化交流。
**(五)开办各类大型原创展览,并斩获大奖。**成功举办“石上史诗 岩绘众生——贺兰山岩画暨韩美林岩画艺术作品展”“铭刻墨语——中国文字博物馆藏古代名碑名刻拓片展”“那些年的刻骨铭心,让我说与你听——甲骨文化展”等18个大型原创展览。举办微型展览有“文肃字穆——七朝儒家石经文献展”“全球首批甲骨数字回归专题展”等10个。其中“诗情画意—古琴书画艺术展” 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有龙矫矫 其文杲杲——中国文字博物馆甲辰龙年文化展”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并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
**(六)举办“文字边疆行”主题活动。**9月,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和哈密市博物馆联合发起的“文字边疆行 甲骨进校园”主题活动在哈密市3个县区,20所中小学校开展。活动被光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等主流媒体报道8次,扩大了我馆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文字博物馆与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和大板实验小学开展“文字边疆行”线上科普活动,10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同学们通过视频“云”游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舞动的汉字”精品课程,感受到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七)科普社教活动收获荣誉。**我馆申报的“汉字源流绎古今”科普研学线路荣获全国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文字里的中国·家国情怀”展教合一青少年社教案例入围“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
**(八)学术研究有成果。**完成《书契万象——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刊》第1期的出版;完成《泽润中华——汉文字对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的组稿,预计年底出版;《金文字典》正在进行字形摹写,已完成11卷(共14卷)。
三、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在科普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尽管我馆已实施了诸如“汉字文化”科普进校园、“我爱甲骨文”科普进校园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馆在队伍建设和专业科普管理人员方面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进校园活动的数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科普经费的匮乏限制了科普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使得我馆在科普工作上的投入受限。同时,科普基地之间缺乏足够的合作与交流,导致科普工作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取得更大的突破。奖励机制的单一和缺乏,也未能充分调动科普人员和基地的积极性。最后,科普平台的建设相对薄弱,网络平台系统尚不完善,无法为科普基地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工作建议
(一)强化科普阵地建设,发挥阵地作用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做好场所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通过加大场馆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科普人才的培养,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并打造具有陈列展示、互动体验、现场教学等功能的青少年主题科普展览。建议省级科普管理单位增加培训机会,重点培养专业科普人才,为科普基地明确科普定位和指明发展方向。
(二)增加科普经费投入,保障活动开展
科普经费是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针对经费不足、来源单一等问题,建议增加科普经费的投入,并设立专项科普资金,为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力度
在新媒体资源丰富、传媒渠道多样的背景下,应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当地媒体、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和小程序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活动结束后可制作美篇、短视频等并通过抖音、快手等软件进行传播,以吸引更多家长、学校和科普基地的关注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四)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应加强与其他科普教育基地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吸取新的营养并打破馆际之间的局限。同时积极探索科普活动进校园的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拓展科普宣传的渠道。通过共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丰富的科普进校园活动,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
(五)制定奖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建议省、市科普管理部门制定奖励机制并增大物质奖励力度,同时颁发荣誉证书等为先进科普个人和基地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荣誉表彰。这有助于调动科普人员和基地的积极性并推动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推进科普网络平台建设
应大力推进校园科普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科普信息的实时接入、更新、分类检索和实时查询功能。通过整合不同特色优势学科的成果等科普内容入网,为科普基地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为下一步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2025年1月9日
附件
中国文字博物馆最新简介及开放时间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期工程于2009年11月16日建成开放,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于2022年11月16日建成开放。两期工程共占地470亩,主要包括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等主体建筑和汉字公园,是一个主题鲜明、功能完备、风格独特的现代化文字文化中心园区。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俯视效果犹如汉字的“合”字,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其中,宣文馆专题陈列“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向公众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历程;徽文馆专题陈列“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选取文字发展历史中的亮点和重点,进行深度诠释,更加立体地呈现文字文化的整体形象;博文馆专题陈列“字里乾坤”通过汉字演绎过程体验,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汉字公园位于博物馆东西两侧,总占地面积214亩,包括“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趣”“汉字之美”“汉字之韵”“汉字力量”六个汉字文化展示园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放政策为免费不免票,须携带有效证件领票入馆。除法定节假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全年实行周一闭馆。特殊情况请参照中国文字博物馆开放公告。开放入馆时间09:00停止入馆时间16:30闭馆时间17:00。
来源: 中国文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