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是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基地类型为三农类。根据《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做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年度科普工作绩效自评的通知》要求,基地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科普工作绩效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基本情况。基地是一个集科普教育、农业研学、非遗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普场馆。2024年,依托“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年向青少年开展现代农业研学和社会公众现代农业知识普及,发挥了基地的科普服务职能和科普示范作用,提升青少年社会实践能力和全民农业科学素养。
2.组织管理。为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基地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科普讲解部及生产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普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的运行管理,科普宣传业务由科普讲解部具体实施。基地将科普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进行安排部署,工作情况纳入个人月度绩效指标,实时对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基地有《科普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普工作职责、科普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流程。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1.参观接待。基地全年对外开放,科普场馆面积约25000平方米。2024年免费向公众开放时间大于7天,全年共接待农业研学游、农业观光游、亲子采摘游和农业考察游的青少年和社会公众187235万人次。
2.科普服务。2024年,基地紧紧围绕青少年、农业从业人员、城镇劳动者等重点人群,不断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20余场,以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展示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以趣味活动掀起科普研学热潮,以立体化格局带动科普事业发展。
3.展陈更新。打造以扎染、漆扇、竹编、金箔画等非遗体验为主的非遗体验中心,让青少年在实践动手中了解非遗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非遗体验中心场馆打造


非遗体验中心展陈及体验活动更新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基地近两年荣获2023-2027年“中国农技协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优秀省级科普基地和绵阳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今年4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在浙江长兴举办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发布60条春季精品线路和185个精品景点,北川羌族自治县“羌茶羌文化生态游”线路成功入选,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以现代农业观光、科普教育、非遗体验等项目位列其中。
基地先后与北川县科协、县教体局、县工信科局,绵阳东辰国际小学、绵阳外国语学校、永昌小学、高新火炬实验小学、花园实验小学等20余所学校约12000人联合开展了“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探秘现代农业 春耕劳作之美”、“遇见八色光 遇见中国色”“春色 春趣 春光里”“传承农耕文化 致敬中国农民”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代农业+非遗体验”科普研学活动。与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展“纵深产教融合 探索现代农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以实践探索助力非遗走向国际视野。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基地以农业科普服务为核心,以互动游览为中心,以服务青少年认知农业为目标,以活动育人为重要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文化、科普等研学体验活动,为活跃全市青少年第二课堂,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基地联合县科协,面向安昌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390余名学生开展了“农业+非遗”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体验等形式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非遗扎染知识。
在“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了“探秘现代农业 感受科技魅力”为主题的科普开放周活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7天,接待游客约4500人,进一步扩大了基地现代农业知识科普范围。
为使更多的学生接触了解现代农业,基地向擂鼓小学、安昌小学、永安小学、永昌幼儿园、北川青少年宫等10所学校免费赠送门票14000张,吸引8770名师生到基地参观学习。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基地全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8:30—17:30,接受团体及散客入园参观。
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托“北川维斯特农业休闲旅游区”微信公众号为图文信息传播渠道,以微信视频号、抖音为视频传播渠道。
微信公众号:北川维斯特农业休闲旅游区
https://mp.weixin.qq.com/s/pGcBmPegQAkzYVroVo4ARA
抖音:北川维斯特农业休闲旅游区
https://v.douyin.com/iy52fQ1A/ z@G.ic 05/11 ygo:/
基地利用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现代农业科普、节能减排、非遗文化、森林防火等农业科普和防灾减灾等专题信息14期,视频号21期,阅读量11000余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基地将科普志愿服务纳入个人绩效管理,通过制度管理让干部职工积极发挥科普服务能力。经统计,科普讲解员个人科普服务累计达2000余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4年,基地的年度科普经费投入116万元。主要用于种植种苗、无土种植基质、水肥农资、活动开发、设施设备维护、科普人员工资和各类主题活动开展等。
基地现有专职科普人员7名,兼职科普人员4名,能有效支撑各类科普活动开展。
二、特色工作
(一)搭建平台,助推“双减”工作取得新成效。
联合县科协和周边学校有计划地组织近21000余名学生就近分期分批到基地开展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免费对外开放,扩大科普服务覆盖面。
全方位、多角度向青少年社会公众开展免费入园活动,创新工作方法,由基地讲解员和农业技术员形成的科普小分队在免票期间向公众提供免费讲解和技术指导,吸引13270人到基地参观学习,使科普工作覆盖面更宽更广。
(三)打造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为丰富基地科普内容,我们将非遗漆扇纳入青少年研学及日常科普活动开展,新推出的《现代农业话丰收 非遗作画绘秋风》漆扇研学课程从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漆扇,到漆扇的历史文化和漆扇体验制作,打造科普研学品牌。
(四)活动形式创新,示范效果显著
1.科技与科普的双向奔赴。充分利用水肥一体化智慧设备、无土种植模式等资源,讲解员担任科普导师,把青少年带到科学前沿,激发青少年的探索欲望,实现科普育人和创新价值的统一。
2.科普与非遗文化相结合。通过体验非遗扎染、花草拓印、国风漆扇制作,不仅增强了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也为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三、问题不足
一是基地的现代农业科普研学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主要是科普内容不够新颖,导致科普活动缺乏吸引力,科普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是基地信息化服务欠缺,在网络化科普场馆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农业科普新媒体发展水平不高。
三是科普方法创新不够,目前科普研学现场参观讲解内容大于学生动手体验,体验感有待加强。
四、工作建议
1.牵头组织专家对全国科普基地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基地科普从业人员科普技能及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基地科普服务能力。
2.以正式文件形式正确引导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农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等各类需要科普服务的人群应该去什么类型的基地获得相关科普服务,防止科普服务乱象。

基地最新简介及开放时间

一、基地简介
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的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基地类型为三农类,由绵阳市科协主管。该基地同时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科普基地、四川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实习实训基地,中国农技协科普教育基地、天府科技云科普惠民共享基地、优秀省级科普基地、绵阳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普场地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场地分为两展厅两中心一广场,分别为:集中展示北川羌族自治县丰富自然资源的西部厅,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展示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的东部厅,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体验非遗活动的非遗体验中心,占地面积面积约300平方米;开展青少年讲座、非遗大课堂的游客中心影视厅,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开展青少年户外素质拓展的沐日春光广场,占地2500平方米。
基地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艺术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普场馆,参观者可在基地学习农业知识,体验非遗文化。基地全年承接大中小学校学生、农业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的参观学习。基地科普讲解部将根据参观者的年龄和学习情况打造个性化的科普方案。
二、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开放时间为8:30—17:30。

来源: 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