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一件大事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普及教育心理学知识,帮助家长合理规划儿童生涯,科学推进家庭教育。

认知的发展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家长普遍的追求。正是在这个目标的推动下,家长开启了家庭教育之门——早早开始教孩子读书认字、教孩子背诵诗词歌赋……

然而,按照当今主流教育心理学观点,两岁之内的儿童几乎没有思维能力:不管是什么东西,他看到了就知道有,摸着了才知道在,但只要是看不见摸不着,哪怕仅仅是被遮挡住了,他就以为这东西不存在了。两岁到五岁的儿童,思维能力也是极为有限:捉迷藏的时候,他会捂着眼睛——他看不见你,就以为你也看不见他;知道张三比李四大,却不知道李四比张三小……即便是在小学中低学龄段的儿童,你告诉他“张老师比李老师大,李老师比王老师大”,他知道“张老师比王老师大”,但是如果你问他“A>B,B>C,那么A和C哪个大”,他是很难回答出来的。只有到十一岁以后,大脑基本发育成熟,思维能力才开始大幅度提升。

一只没有算力的非智能手机,输入再多的信息不仅是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些垃圾信息只会侵占有限的内存空间,降低手机运行速度。同样对于一个不具有思维能力的儿童,教给他再多的知识,对认知的发展几乎毫无效果,但对情感的发展将遗祸无穷:家长的威逼导致亲子关系扭曲,儿童对这个世界会失去信任并产生怀疑;失去自主并产生羞怯;失去主动感,产生内疚感等。这将对儿童未来的心理成长产生极大的危害。

因此,对儿童的教育要学会等待——等儿童心理的成熟;要让孩子动起来,特别是跟人一起活动起来,换句话说,最重要的是让儿童玩,跟小朋友一起玩。

任何教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要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教育只能顺水推舟,而不能逆天行道。

来源: 江西省九江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