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气氛的危险物1-气球
1.橡胶气球
目前常见的气球主要有两种:铝膜气球和橡胶气球。遇到柑橘类果皮汁会炸开的是橡胶气球。一般橡胶气球由天然橡胶或天然橡胶与合同橡胶的混合物制成,渗透性较强的有机溶剂会使橡胶气球局部溶胀,导致气球这一部位变薄,如果气球本身已很鼓胀,则极易破裂炸开。
众所周知,柑橘类果皮中含有柠檬烯,能溶解橡胶,所以刚剥完橙子的手或橘子皮的油状汁液溅到鼓胀的橡胶气球上,气球极易炸开。除柑橘类果皮汁外,还有酒精消毒液,花露水,香水,卸甲水,风油精等物都应远离鼓胀的气球。其实,这些物品正因其渗透性,常被人们用来清洁,除油污。
另气球炸开,发出的声响会吓人一跳,破裂的气球碎片进入儿童口中,会有造成窒息的危险。
如何安全使用:
(1) 应选择材质较厚的气球。
(2) 不宜打气过足。
2.氢气球
为了能让气球悬浮上升飘起来,就要在气球里充上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常见的有:氢气、氦气、氨气和甲烷。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气体,氨气又具有刺激性气味,惰性气体的氦气市场价格高出氢气近10倍,所以市面上小贩出售的能悬浮上升的气球,几乎全都是氢气球。但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氢气球的使用更应注意防止其破裂。氢气球一经破裂,导致氢气泄漏,在遭遇明火的时候会发生难以想象的巨大爆炸力,导致人员伤亡。
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早在2006年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对气球和风筝等升空物体管理确保航空飞行安全的通知》,明确指出“应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
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充气玩具通用技术要求》(GB/T27708-2011)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充气玩具中不得充入氢气、乙炔、煤气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
如何安全使用:
(1) 避免氢气球与尖锐物体接触,以防被刺破导致氢气泄漏。
(2) 充装氢气的橡胶气球避免与柑橘类果皮汁液、花露水、香水、风油精等物接触。
(3) 氢气球不能进入人员密集的地方。
(4) 应远离高温,明火。避免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
来源: 大学消防安全教育,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