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科普组织保障

天津市动物园科普教育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人事处(教育科技处),长期以来委人事处(教育科技处)高度重视和支持天津市动物园科普教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指导推动动物园科普工作开展。动物园领导班子将科普工作列为动物园重要工作之一,由一名副园长分管科普教育工作。

2、科普职能部门

天津市动物园设立“宣传教育科”,负责全园科普教育和对外宣传等工作。“宣传教育科”由7名具有动物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科普人员组成,知识水平过硬、科普工作经验丰富。

3、科普年度工作计划

天津市动物园高度重视科普年度计划的制定,定期组织科普专职人员召开科普年度计划制定会议,及时制定《天津市动物园年度工作计划》《天津市动物园年度科普活动计划表》等,并分解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上报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领导,获得批准后全员分工并稳步推进全年科普工作计划。

4、科普工作制度

天津市动物园于2017年1月制定《天津动物园科普工作制度(试行)》,并于2018年5月进行补充修改,有效推动天津动物园科普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5、科普激励政策

天津市动物园在《天津动物园科普工作制度(试行)》中强调激励和支持科普工作,每年将对科普保护教育工作业绩突出人员给予表彰,并将其作为职工晋级升职的一项重要参考条件。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1、基地开放情况

天津市动物园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为365天(全年),每年服务公众人次约200万人次,科普场所面积17万平米。

2、场馆和设备升级和更新

天津市动物园先后对熊猫馆、科普教育馆、猴山进行提升改造工作。通过引入先进设施和人工智能监测系统,为大熊猫提供更优越的饲养环境、更宽敞的展示场地、更舒适的休息区域,加强了健康管理和科学繁育,丰富了熊猫的食物供应;通过打造“党建引领生态科普教育阵地”,全面展示天津市动物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努力和科普教育成果展示,引入《会飞的恐龙》《剑齿王朝》等3D科普影片片源,面向公众免费放映,丰富科普展示内容和科学传播渠道;邀请热爱动物的专业设计师对猴山进行志愿墙绘活动,提高动物展示空间美感,推动全民参与科普创作,提高公众对动物保护和文明游览的认知;更新、制作固定科普展牌、科普教育辅助设施645个,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科普互动设施,拓宽游客获取科普知识的有效渠道。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

天津市动物园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数量为51个,参与人数总计8280人。其中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民义务植树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爱鸟周、科技周、国际长臂猿日、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日、大熊猫生日、马来熊生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为背景,举办15个主题25场活动,累计为6702名公众提供科普服务;联合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津市审计局、观园里社区、红桥区实验小学等43个单位、学校和社会机构举办19个主题26场活动,为1578名公众提供科普服务。

2、开展“科普七进”“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

天津市动物园走进高校、小学、幼儿园及公共场所开展10场科普活动,参与人数总计5441人。其中走进天津理工大学、鞍山道小学、红桥区实验小学、岳阳道小学、美林高瞻幼儿园开展5场活动,为241名学生提供科普课堂服务;走进恒隆广场、国家会展中心和天开园科技广场开展5场科普活动,为5200名公众提供科普服务。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天津市动物园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积极承办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2024年科普教育基地“科创筑梦”联合行动——“建设美丽中国”和“千万IP创科普”等重点活动,组织开展“福气动来,格格吉祥”——大熊猫格格21岁生日会、节庆食物丰容科普研学营——“我为动物做月饼”和“小小碳足迹研究员”科考行动3个系列活动,为1140名学生及社会公众提供科普服务,践行科普为民,打造差异化、多元化科普服务。

2、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天津市动物园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民义务植树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爱鸟周、科技周、国际长臂猿日等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14个主题科普活动,为6562名公众提供科普服务。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链接

天津市动物园目前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为邮箱预约和电话预约,邮箱地址为tjzooxjk@126.com,预约电话为022-23915066。

2、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

天津市动物园自主运营的新媒体主要有4个,包括天津市动物园科普中国科普号、天津动物园微信公众号、天津市动物园微信公众号和天津市动物园抖音号,相应主页链接为https://h5.kepuchina.cn/scientificwebsite/website?id=13936&member_id=CM202303210854582669&check_code=494c6541cc05c5d4cff870a4d0715342&unique_identifier=750325a3-4288-3b0e-8e4d-3a8e35ebe16d; https://v.douyin.com/iydb8UBP/ 5@1.com :9pm;https://mp.weixin.qq.com/s/oMm55Jp4hZmed4PKv0Z1Nw。

3、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

天津市动物园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总量为454,总阅读量为857615,其中微信公众号发布科普传播信息177篇,阅读量为241657;天津市动物园抖音号,发布27个作品,收获9599粉丝,1.2万赞,41.78万浏览量,完成2次抖音直播为7.2万名线上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利用科普中国号发布250篇原创科普内容及26次科普活动,232粉丝,1.54万点赞,1337评论量,198158阅读量。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天津市动物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次为13721。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情况

天津动物园科普经费全部来自自有资金,每年设定科普专项经费40万元左右,对开展科普工作和举办科普活动的所需资金(不包括人员经费等)、科普资源开发、拓展使用新型科普设备、平台提供全额支撑。

2、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

科普人才队伍由7名专职科普人员和50名兼职人员。专职科普人员具有动物专业技术职称,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动物专业知识水平过硬、工作经验丰富;兼职科普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为专科学历以上的年轻员工,长期工作在动物饲养管理一线,动物饲养管理实践经验丰富,讲解服务能力扎实。

二、特色工作

天津市动物园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围绕“点燃文化传承梦想 凝聚生态科普力量”“保护野生动物 建设生态中国”两大主题,开展“生肖文化节”“节庆食物丰容科普研学营”“昆虫游园会”“小动物学家研学营”“动物保护职业体验训练营”和“国宝大熊猫生日会”等六大科普品牌,其中“国宝大熊猫喜乐生日会”“动物保护职业体验训练营”被列入天津市全域科普四全品牌;“百日科普宴,达人花样秀”小熊猫日主题游园会、“福气动来,格格吉祥”大熊猫格格21岁生日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三、问题不足

(一)科普资源供给不足。在科普教育领域中,用于支撑科普活动、教育和传播的资源存在短缺,包括科普内容更新缓慢,内容形式不够丰富,科普设施更新缓慢、对于VR、AR、3D打印等现代科技在科普领域的应用不足、高质量数字资源开发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等。

(二)科普资源整合困难。在科普教育领域,不同来源、类型和用途的资源难以有效结合,不同领域、地域之间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资源有效对接。

(三)科普助力“双减”推进缓慢。现有的科普教育体系尚未完全融入学校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服务设施不健全导致缺乏官方认证的中小学研学资质,科普进校园缺乏持续性。

四、工作建议

(一)增加科普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科普资源整合和科普教育活动的财政支持,设立科普项目专项资金,制定更加细化和具体的政策指导,优先扶持科普能力强但立项难的基地,帮助基地更好地规划和实施科普项目,确保科普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资源分配。建立科普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或科普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同时加大对基地的宣传力度,发挥官媒和科普中国号的流量加持作用,提高公众对基地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鼓励和支持基地参与国际科普交流活动,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普理念和做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普人才管理相关制度,为科普人才特别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科普人员提供职业发展路径,畅通专业职称评定和晋升通道,提高科普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科普中国信息员的评价机制,对于在科普中国平台做出突出贡献的信息员给予肯定和有效认证;同时定期举办科普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科学传播、展教设计、科普创作等,提高科普人才专业能力,举办线下交流会、研讨会、论坛或互访学习,为科普工作人员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四)搭建“基地+学校”共建平台。打通基地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壁垒,整合基地和学校的资源,包括师资、设施、课程、科研项目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推进科普助力“双减”。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天津市动物园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天津市动物园始建于1975年,1980年1月1日建成开放,是国内大型动物园之一。全园占地面积53.77公顷,其中水面10.68公顷。现有饲养展出各类野生动物192种,1802只,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东北虎、亚洲象、金丝猴、马来熊、丹顶鹤等堪为稀世珍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棕熊、大天鹅、鹈鹕等亦为世所罕见,更有来自别国异域的珍稀动物大食蚁兽、非洲狮、长颈鹿、犀牛、河马、猩猩、袋鼠、巨嘴鸟和金刚鹦鹉等,是国家建设部命名的全国“十佳”动物园。

天津市动物园集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园内珍禽异兽、树木葱郁、碧草连茵,令游客流连忘返,每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达200多万人次。

建园45年来,天津动物园从未放慢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动物园步伐,于2000年初在国内城市动物园中率先进行了保护展示模式的创新尝试,相继建成了草食散养区、萌宠乐园、水禽湖等各具特色的动物生态散养区;从2017年开始对大象馆、猿猴馆、河马馆、熊猫馆、中型猛兽馆、鸟馆、长颈鹿馆、猩猩馆等十座动物馆舍进行提升改造,改善了传统观赏模式,使游客体验到更加直观通透的视觉享受。2005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8年经市科委、市教委、市科普中心重新联合认定为天津市科普基地,2022年被命名为2021年-2025年首批国家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被天津市聋儿中心授予特殊儿童社会融合实践基地,同年被命名为天津市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024年在天津市科普基地评估中获评优秀,同年被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命名为天津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同时是天津市文明办、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授予的文明旅游示范宣传点和天津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站。

天津市动物园与日本、荷兰、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动物园或基金会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12所高校,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等6所中小学,共建共享科普教育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每年开展“两大主题 六大品牌”科普教育活动20余次,年均服务人次超过7000。

天津市动物园开放时间为365天全年开放,淡季(每年10月16日-次年3月14日):8:30——17:00,旺季(每年3月15日-10月15日):8:30——18:00。

来源: 天津市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