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曹献民

监制:科普与健康

今天是2025年1月5日,农历腊月初六(星期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一小寒节气,冷气积久而寒,“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古人认为:“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尙小,故云。月半则大矣。”但很多人根据生活体验认为:“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标志着冬季的寒冷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小寒时节,了解并实践科学的养生方法,不仅能帮助我们抵御严寒,还能增强体质,为新的一年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小寒通常出现在“三九”前后,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持续走低。北方地区往往银装素裹,寒风刺骨;而南方地区虽然不如北方严寒,但湿冷的天气同样让人难以忍受。小寒养生与健康生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暖:小寒养生的关键

①穿戴保暖

衣物选择: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包括帽子、围巾、手套、厚袜子和保暖鞋子。特别注意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血管分布相对较少,热量容易散失。

材质推荐:选择羽绒服、羊毛衫等保暖性能好的衣物,以及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

②室内保暖

取暖设备:没有集体供暖气的家庭,要使用空调、电暖气等取暖设备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通风换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饮食:温补为主,营养均衡

①温热性食物

肉类:羊肉、牛肉、鸡肉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

②坚果干果

核桃、栗子、红枣、桂圆等不仅提供能量,还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③补水保湿

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避免因干燥引发的不适。

④水果和蔬菜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水分的食物,如苹果、橙子、菠菜等。

三、运动: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①运动方式

温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增强免疫力。

室内运动:在天气特别寒冷时,可以选择瑜伽、健身操等室内运动。

②运动时间

避免过早,早晨气温较低,不适合过早进行户外运动,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再出门。

③适度强度

避免过度出汗导致着凉,运动强度以身体舒适为宜。

四、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

①睡眠时长

早睡晚起,小寒时节昼短夜长,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尽量在十点之前入睡。

②睡眠环境

温暖舒适,使用厚被子和舒适的床垫,保持睡眠环境温暖、安静和舒适。

五、情志养生:调节心态,保持乐观

①缓解压力

听音乐,通过听音乐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②读书聊天

多读书、与朋友聊天,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情。

③避免抑郁

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晒太阳等,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六、预防疾病:加强免疫力,预防冬季常见病

①呼吸道疾病

保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遮住口鼻。

②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保暖防寒,寒冷天气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要加强保暖措施。

总之,小寒时节虽然寒冷,但只要我们掌握好养生常识,顺应天气特点,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起居,就能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健康。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迎接小寒的到来,度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季。

小寒与健康

文/曹献民

小寒时节至,

寒风啸雪天。

晨起练体魄,

暮归养心田。

清泉润肾肺,

蔬果盈盘案。

薄衣慎增减,

暖室避严寒。

步行驱倦意,

静坐思悠然。

呼吸调匀细,

血脉自畅连。

夜眠须足时,

梦境亦恬安。

生活循规律,

康健伴岁年。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普及科学健康知识!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