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拇外翻

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是指拇趾偏离中线向外倾斜大于正常外翻角度,同时拇趾在纵轴上向外略有旋转畸形。畸形形成后,可在拇趾跖趾关节内侧骨性凸起处形成疼痛性滑囊,影响穿鞋和行走,且可伴有其余足趾的畸形和前足痛等症状。

病 因

1.遗传因素

约有一半的拇外翻患者在20岁以前即出现畸形,而出生至20岁正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至成熟的时期。先天遗传因素对拇外翻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2.鞋袜因素

穿鞋因素并不是引起拇外翻的唯一因素,可能只是加重了某些结构不良足的病理变化。

3.其他因素

包括肌力失衡、炎症性及神经肌肉性因素、创伤性因素、韧带松弛、激素水平等。

02 症状与表现

拇外翻症状及继发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疼痛

疼痛部位多位于趾跖骨头内侧突起处,由隆起部位压迫、摩擦继发的囊炎引起。因个人体质等原因,疼痛与畸形程度可能不成正比。

2.第2、3趾畸形

严重外翻会导致足趾骑跨,即趾骑跨至第2、3趾下方,将其顶起,造成第2、3趾锤状趾畸形、疼痛及功能障碍。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拇外翻”?

正常人足的第一足趾轴线,与足的第一跖骨轴线,两者之间的夹角在0°-15°之间。如果超过15°,就是拇外翻。

03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对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拇外翻患者可进行保守治疗:

1.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

2.应用拇外翻矫形器、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能暂时缓解疼痛,延缓畸形进展;

3.若已伴有拇囊炎可做理疗、热敷。

4.矫形鞋垫结合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使足底压力获得重新分布,下肢力线得到矫正,以达到同时预防、治疗拇外翻的目的,同时也为拇外翻术后的复发提供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足拇外翻患者,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关节融合术、截骨术等,通过改变关节结构,达到矫正足拇外翻的目的。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根治足拇外翻,但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和康复锻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足踝疾病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提供最准确的诊断和最佳的治疗方案,我们团队的步态分析实验室配备了目前最先进的下肢生物力学分析设备。

镜面压感测试设备:镜面压感测试是通过镜面反射的原理,可直观的观察到足底压力、足弓类型及下肢生物力线的情况。

②足底扫描测试设备:通过三维技术与白光模式投影,经过逆向工程的处理便可得到足的三维CAD模型,精准的对患者下肢的异常情况进行评估,并获取足部的各种数据,例如足部形状、足弓指数、足内外翻的程度等。

便携式步态分析设备:患者穿戴配有传感器的鞋垫进行一分钟步行测试,不仅能够获得其行走过程中的时空、时相参数,还可获得动力学参数,提供了客观、量化的科学依据,减少对空间及人力的需求,使步态评估更加高效。

通过这些先进的设备,我们团队能够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精确的诊断和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如果有足踝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前来咨询,让我们一同迈向健康之路!!!

来源: 康工爱心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