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减负,慧选食物
人们的生活负担逐渐减小,体重却背上了越来越大的负担。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保持健康体重能减少许多疾病的患病风险。任何一个时期的体重异常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而无论男女老少,都应以保持健康体重作为目标。保持健康体重在于“吃动平衡”,会“吃”更是相当关键。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如果还能够聪慧地选择各类食物,则更有助于控制能量摄入、维持健康体重。也就是说,同样是吃,却有可能不容易吃胖,跟随本文,一起来慧选食物,给体重减负吧~
体重减负之主食怎么选?
适合的主食(主要为谷薯类)对于控制体重和保持健康非常重要,如果不注意选择,可能会给体重健康带来隐秘的负担。那么,怎样的主食选择更利于体重健康呢?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一、选粗来配细
“粗糙”的主食或者说**“粗粮”,主要包括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如糙米、燕麦、芸豆、豌豆、红薯、芋头等,通常具有膳食纤维多、饱腹感强、热量相对低、含有更多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优势,适当选择粗粮作为主食,更利于控制体重和延缓血糖反应。通常它们的加工程度越低,这种优势就越明显。换句话说,这些“粗粮”的加工程度过高或是加工方式不佳,就有可能失去了本身的优点,比如超市里常见的即食麦片、杂粮面包、粗粮饼干等,名字上看起来“粗”,但实际上却由于过度加工而丢失了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有可能添加了糖、盐、油等改善口味,失去了原本的优点,因而选择主食时一定要擦亮双眼,注意辨别这些假“粗”粮,避免入坑哦!
需要提醒的是,虽说“粗粮”有很大的优势,但过“粗”也会影响一些营养素吸收,因而主食需要粗细搭配,“粗粮”占每天主食量的1/3~1/2就可以啦!
二、不能选果替
或许不少人曾陷入红极一时的“苹果减肥法”里,用苹果或是其他水果代替主食甚至正餐,不但没有成功控制体重,还损害了健康。因为主食和水果的营养成分差别较大,在平衡膳食结构里属于不同的两大食物种类,两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不能互相代替,否则容易因营养失衡而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此外,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消化才能被吸收利用,而水果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葡萄糖、果糖或蔗糖,一滋溜儿就被吸收了,带来的血糖反应高,给身体代谢带来刺激和压力。更要紧的是,可口的水果还很容易吃超量,过多的果糖则会加速脂肪的合成,给体重健康带来负担。
三、少选非不选
为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可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但不能完全不吃。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一些重要组织、细胞唯一的能量来源,如脑组织、神经组织、红细胞等。主食其实也是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虽然主食中的蛋白种类和含量比起“鱼禽肉蛋奶”来说不够优秀,但每天需要进食的主食量大,总体来看通过主食获取的蛋白质并不低。长期不吃主食会导致便秘、脱发、易怒、失眠、情绪低落,甚至缩短寿命。 总的来说,合理选择主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体重,维护健康。
体重减负之肉类怎么选?
人们逐渐意识到肉类是优质蛋白最主要的食物来源,而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机体、维持功能代谢最重要的物质,哪怕是为了控制体重,也不再“谈肉色变”。然而部分减重人群却陷入了清水牛肉、白灼鸡胸肉的单调循环中,失去了吃肉的快乐。其实不必非得如此,掌握选肉原则,依然可以享“瘦”吃肉。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一、选种类
通常,鱼、禽、肉、蛋、大豆的蛋白营养价值相当,某种程度来说都可以视为“肉类”,也就是说,“肉类”的选择不仅局限于猪牛羊、鸡鸭鹅,还包括鱼虾贝等水产品,以及蛋类、大豆和大豆制品,可以按照“食物交换份”来进行交换,如果做到经常变换、餐餐不重样,“雨露均沾”才能各取所长,避免营养失衡或部分营养素缺乏,不仅能吃的更快乐,还吃的更健康!对于控制体重来说,还要关注不同肉类的脂肪含量,总的来说,“肉类”中的水产品、蛋类、大豆类及其制品的脂肪含量最低、且健康脂肪比例最高,其次为鸡鸭鹅等禽类,而猪肉羊等畜肉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注:数据来源于《食物交换份T/CNSS 020—2023》
二、选部位
同一种“肉”,部位不同,营养成分差别也很大。所以,不但要选肉的种类,还要选肉的部位。比如,选里脊、腿腱子,不选腩肉、肩颈肉、肋条或五花,选鸡胸鸭胸不选鸡翅鸭翅,选鱼身不选鱼肚鱼头。同样是吃“肉”,选对了部位,摄入的脂肪也可以相对少一些哦!
三、选做法
选好了吃什么肉、吃哪块肉,可别最后却栽在锅里了~也就是说,怎么煮着吃,也很关键。如果是严格减脂,那么清蒸、白灼是最推荐的,搭配喜欢的酱汁来吃,味道也可以很不错。控制好用油量吃吃炝炒也没什么大问题,但传统方式的煎炸烤就需要慎之又慎了,若是实在想吃,可以请空气炸锅来帮帮忙,减少用油量。
四、选份量
还是得提提“量”的重要性,再优质再低脂的食物,吃过了量体重负担大,吃不够量则营养不足,因而把握好合适的量是最重要的。为了避免不小心吃多,应尽量少选牛排、鸡排这样大份量的肉。选择肉片或肉丝,细嚼慢咽,则比较容易控制吃肉的量。
顺便一提,如果是减重期,吃了“肉”再运动运动,可以避免减重过程中的肌肉丢失,维持甚至提高基础代谢,减重效果更理想。
体重减负之蔬菜怎么选?
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合物,且相对来说能量较低,摄入足够的蔬菜确实有利于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能量,维持健康体重。凭着这些优点,部分人认为蔬菜可以随便吃,一日三餐狂炫蔬菜,不必在乎吃多少,更不在乎怎么吃。那么,蔬菜是不是可以随便吃呢?总的来说,确实不必像对待主食和肉类那样“谨小慎微”,但也不可“肆无忌惮”,还是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一、注意份量
首先从份量说起,无论主食、肉类、蔬菜乃至其他种类的食物,都离不开“适量”原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应吃300~500g蔬菜。然而调查显示,国人蔬菜平均摄人量仅为269.7g/天,还有大约1/5的人做不到每天摄入新鲜蔬菜。体型偏胖的人群往往也是不爱吃菜的人群,这部分人常常是蔬菜“吃的不够”,容易造成部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缺乏,给肥胖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带来雪上加霜的影响。
有部分胖人一旦开始减肥,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主食类、肉类吃得很少甚至不吃,而认为蔬菜能量较低而餐餐炫菜**“吃得过多”,这样会影响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等重要营养素的摄入,造成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肌肉丢失,基础代谢下降,反而越减越肥。另外,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影响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等。而本身肠胃不好的人,过量膳食纤维会加重肠胃负担**,无力消化时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因而,蔬菜虽对控制体重有利,可以比500克吃的多一些,但不可以随便炫。
二、注意种类
就种类来说,仍然离不开**“多样”原则。蔬菜除了多样以外,还应遵循“新鲜”“深色”原则,即新鲜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新鲜的菌菇类中的植物化学物、蛋白质较一般蔬菜高,也是更为推荐的。而茄果类、根茎类、鲜豆类(不同于大豆类)则适量即可。对于部分根茎类,如土豆、芋头、莲藕、山药等,因淀粉含量较高,摄入时可视为主食的一部分,而非蔬菜。果蔬脆皮、蔬果干等不能代替新鲜蔬菜。
三、注意做法
为减少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丢失,应**“先洗后切”“开汤下菜”“急火快炒”“炒好即食”。为减少烹调用油,可以选择白灼、油煮、蒸焖等方式烹调蔬菜,可搭配姜蒜沫、酱醋汁、新鲜番茄汁等调味,不鼓励用沙拉酱、番茄酱、芝麻酱等制品进行调味,因其能量往往较高,还有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牙口尚好,则不鼓励用蔬菜汁代替蔬菜食用**,因为把蔬菜打成汁的过程也会造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丢失。另外,不是所有蔬菜都适合生吃,生吃时部分维生素的吸收率较低,更关键的是,生的蔬菜体积较大,一天很难吃到500克的量。
体重减负之水果怎么选?
味美鲜甜的水果,有的人太“爱”,有的人太“怕”。太“爱”的人往往掉入水果减肥法的陷阱,太“怕”的人则认为水果糖分很高,谈“果”色变、坚决不碰。其实,水果同样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植物化合物,部分植物化合物如白藜芦醇、花青素、柚皮素等,还有抑制脂肪生成、刺激脂肪分解的潜在作用。慧选水果,同样有助于为体重减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一、选种类
从大方向来说,所有种类的水果在控制体重期间都可以吃,但是相比于高能量高糖水果,摄入低能量低糖水果则可以吃得份量更多。平衡膳食中每天应当吃200-350克的水果,综合能量值、GI值、GL值来评比,排名前十的低卡低糖水果分别为杏、葡萄、柚子、芒果、油桃、脐橙、木瓜、李子、草莓、樱桃,这些水果每天吃200克,摄入的能量也不超过100千卡,对体重、血糖的负担都没那么大。
二、选整果
和蔬菜类似,也不建议将完整的水果榨成果汁食用,避免丢失宝贵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也避免游离出的糖类造成更大的血糖反应。另外,水果的果皮其实并不都是“废物”,甚至有的水果果皮中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比果肉里的还要多,因而将水果清洗干净、保留整果来吃,可以享受更多的健康和美味。
三、选时间
一般来说,水果的营养价值不会因吃水果的时间而改变,任何时间吃水果营养相当。但如果对控制体重有要求,可以把吃水果的时间放在两个正餐之间,这样下一次正餐之前,不至于过于饥饿而忍不住多吃。放在两餐之间当零食做加餐,还可以减少贪嘴其他甜点饮料的机会。
还需再提,水果代替不了主食,也代替不了蔬菜,各类食物在营养价值上各有所长,不能相互替代。该吃什么吃什么,不要投机取巧,身体会给你诚实的回应。
最后,除了会吃,还要会喝。在平衡膳食餐盘边,还放了很重要的“一杯奶”,也就是说每天应当喝300~500克奶,控制体重时可以选择低脂或脱脂奶。另外,足量饮水,每天喝1500~1700毫升水,可以维持良好的水合状态和代谢状态。有部分研究提示,在餐前饮水,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进食量,可能更利于体重控制,肠胃健康的人群可以试试这个方法,但对于本身消化液分泌不足的人群,建议还是不要餐前过多饮水,以免消化液过于稀释而导致进食后消化不良。
看到这里,希望你已经能够慧选食物、丰富餐盘、减负体重啦!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国营养学会. 团体标准《食物交换份T/CNSS 020—2023》.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5]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产业分会,等. 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流程的专家共识(2021年).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1,15(04):317-322.
来源: 营养的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