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畅


每年新年到元宵都是豫园最漂亮的时候,从前几年的山海经主题灯会火出圈后,豫园仿佛掌握了“流量密码”,迎接了越来越多游客市民的到访。而今年更是豫园灯会“三十而立”之年,灯会以“万物美好,众生奇妙”为主题,围绕《山海经》展现丛林包罗万象,生机勃发的神奇景象。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是在上海学习工作过好些年的人,对豫园这个地方应该不会陌生。但你真的到“豫园”这个园子里去过吗?豫园的园主人是明朝期间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让父亲安享晚年,就在潘家砖雕住宅西面花了20年,建造了这个“豫悦老亲”的园林。

豫园是个非常典型的江南园林,置身园中,墙外人头攒动的城隍庙似乎渐渐远离,奇石小山挺立、微风撩动柳枝吹拂水面,让人能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获得一丝宁静。

到了城隍庙豫园附近,就不得不说到上海的“老城厢”。喜欢历史或是爱看地图的孩子会知道,城隍庙附近有两条路“中华路”和“人民路”,这两条路围成了一个圈,就是明朝上海城墙的位置。

乘上11路环线公交车,一路走过“老西门”“小东门”“新北门”,感受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和现代化碰撞的奇妙化学反应,也是一次独具特色的city walk呢!在豫园附近还有“旧校场”“香花桥”“露香园”这些地名至今都仍在被使用。到了20世纪初上海开埠,老城墙就几乎被全部拆除了,现在仅仅在西北处的大境阁处还保留着几十米。

在进出豫园时如果你选择走福佑路,除了尽头的小商品市场外,你还会遇到一所清真寺。福佑路清真寺是近代上海伊斯兰教史上由穆斯林创建的第二座清真寺,始建于1870年。门头是上海石库门风格,内部建筑又是中式风格。而且在小南门外的董家渡天主堂,更是从清朝开始至1960年止,都是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可见百多年前,就有不同信仰的人共同生活在老城厢这一方土地上。

豫园附近还有一个绝佳打卡地,能够同时拍到古城墙和陆家嘴四件套,金秋初冬更有漂亮的彩色树叶点缀其中,这就是古城公园。古城公园虽然是近几十年才重新改建起来的,但公园内的设计由十六铺伸向豫园,似乎在探索历史的轨迹,述说着“城墙的故事”,遥望对面陆家嘴的现代化建筑,可以感受到古城的静谧与现代都市的繁华交相辉映。

其实,不只是人头攒动的豫园,就算是我们日常上下班走过的路,换个角度去看看,从路名、地标、甚至环境本身入手,去了解这里的历史、地理、发展脉络,慢慢探索,说不定就会有新的惊喜和收获!

来源: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