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便秘,我们将从便秘的原因、常见分型以及治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一、便秘的原因

(一)常见病因

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②不良排便习惯;

③长期抑制便意;

④环境或排便体位改变;

⑤妊娠;

⑥老年营养障碍。

(二)常见消化道疾病原因

①机械性肠梗阻如良性肿瘤等;

②直肠或肛管病变: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括约肌失弛缓、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盆底痉挛综合征、骨直肠肌肥厚、骶直分离、盆底疝等;

③结直肠神经病变肌肉异常: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继发性巨结肠(特异性和获得性)、巨直肠。

二、便秘常见分型

(一)慢传输型便秘

指肠道内容物从近端结肠运送到远端结肠和直肠比正常人慢,粪便脱水、结块,难以排出。

临床表现为:常有排便次数减少(<3次/周),便意少,粪质常坚硬,因而排便费力,有可能会发生粪便嵌塞。肛直肠指检时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的粪便,而肛门外括约肌的缩肛和力排功能正常。

(二)出口梗阻型便秘

指粪便通过直肠和肛管时受阻导致的排便困难。

临床表现为:排便费时、费力、较为艰难;有便意或缺乏便意,即便直肠内粪便不少;排便量少,常有排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使人感到不安。肛直肠指检时直肠内存有不少泥样粪便,在用力排便时,盆底肌群不合适地收缩或不能放松,呈矛盾性收缩。

(三)混合型便秘

同时具备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特点。

三、便秘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饮食调整

①早起喝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建议每天饮水1500ml至2000ml。

②每天至少摄入膳食纤维25g,如猕猴桃、火龙果、金针菇、芹菜等。2个去皮绿心猕猴桃约含6g膳食纤维。也可多吃一些产气食物如萝卜、豆类等刺激肠道,促进肠蠕动,增加大便次数。

③平时可以多喝酸奶,酸奶所含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可有助于排便。

④对于年老体弱或有肠痉挛、大便如羊屎的患者,可选择面包、牛奶、土豆、番茄、蜂蜜、果汁等少渣食物。

2.合理适量地运动

①适度运动:适当进行腹部按摩、提肛运动、步行、慢跑、太极、八段锦等。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功能,有助于肠道气体排出,改善便秘。

②腹部按摩:进餐后1小时,双手交叠沿肚脐以顺时针方向揉按,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

③提肛运动:平卧或坐位时进行收缩肛门运动,以锻炼提肛肌。吸气时收缩肛门周围肌肉2s,呼气时放松1s,来回15-20次。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①尽量每天早晨排便。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可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

②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不宜看书、玩手机、吸烟等。每次排便时间建议控制在10分钟以内。

③有便意时立即去上厕所,不要憋着。

④排便姿势以蹲厕为宜。下蹲时肛门直肠角会变大且腹压会增大,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从而利于排便。坐便时也可以在脚下垫个小板凳,达到蹲便的效果。

4.按摩穴位

①按揉支沟穴,支沟穴是中医临床上治疗便秘的特效穴,其具体位置见下图,日常保健方法:可以用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

②点按足三里穴,足三里是中医最常用的保健穴位,日常保健方法: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紧附于小腿后侧,拇指适当用力点按30-50次,可以有效地治疗便秘。

5.保持心情愉悦,我们提倡保持充足睡眠,不要过于紧张、焦虑。

注意:由于疾病引起的便秘或严重性便秘,如黑便或者便中带血的情况,建议前往医院检查。

四、药物治疗

(一)渗透性泻药。可减少小肠道的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用法用量:起始量:每日15至30ml;维持量:每日10至15ml。

(二)润肠性泻药。润滑肠壁,协助排便。如:开塞露等。用法用量:将容器顶端刺破或剪开,涂以少许油脂,缓慢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成人一次20ml。

(三)容积性泄剂。通过吸收水分、软化粪便。如膳食纤维等。

(四)促动力药。增加结肠的蠕动和传输能力。如:莫沙必利、普卢卡必利等。

(五)促分泌药。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排便,如:利那洛肽等。

(六)刺激性泻药。刺激肠道神经末端,引起肠道蠕动速度的加快和肠内容物的排出。如:大黄、番茄叶等。

注意:不要盲目自行服用,在药师指导下或依据说明书正确使用!

来源: 闪电新闻 山东妇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