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辅具应用

脊髓损伤,如何选择适合的康复辅具?

脊髓损伤是由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的障碍。它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注:引用于兑生、恽晓平所著的《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第二版)》

损 伤 程 度

(1)颈髓损伤:

上颈髓损伤:

患者出现四肢瘫,C4以上颈髓损伤,膈肌和腹肌的呼吸肌全部瘫痪,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发绀,如不及时气管切开控制呼吸将危及患者生命。

下颈髓损伤:

患者可出现自肩部以下四肢瘫,胸式呼吸幅度小时,由于膈肌运动存在,腹式呼吸变浅,大小便功能丧失。

由于颈髓损伤后出现交感神经紊乱,失去出汗和血管收缩功能,患者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亦有表现为持续低温。较低位的颈髓损伤,上肢可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2)胸髓损伤:

患者表现为截瘫,若为T1、T2,可有上肢感觉、运动障碍。其他胸髓损伤表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丧失,浅反射不能引出,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出现髌阵挛,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

(3)腰髓、脊髓圆锥损伤:

L1~S1脊髓损伤后,下背部和腹股沟以下感觉障碍,L1节段以上的横贯性损害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L2节段以下的损伤则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脊髓圆锥损伤,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正常。会阴区皮肤呈马鞍状感觉减退或消失,逼尿肌麻痹,呈无张力性膀胱,形成充盈性尿失禁,大小便失去控制,肛门反射及球海绵体反射消失。

(4)马尾综合征L2以下为马尾神经。在此平面以下所受损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

为何要介入康复辅助器具?

预防并发症

长期卧床或功能障碍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压疮。康复辅具能够通过调整姿势、促进活动等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补偿功能缺失

脊髓损伤导致部分身体功能丧失,康复辅具可以替代或补偿这些功能,帮助患者完成受限的动作和活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需求。

提高日常生活独立性

通过使用康复辅具,患者可以更加独立地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饮食或移动,从而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社会参与

康复辅具能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社会功能,使其重新参与工作、学习或娱乐活动,从而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满意度。

何时介入康复辅助器具?

急性期:

脊髓损伤或术后4周内

(1)固定、防护用矫形器:包括:颈托、腰围等。用于颈椎和腰椎的固定和稳定。

(2)防压疮垫:包括:各类体位垫、防压疮床垫等。用于身体骨突部位的局部减压,均衡身体压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产生。

(3)用于翻身坐起的辅助器具:包括:楔形垫等。用于翻身和仰卧等体位的变换。

恢复期:

脊髓损伤或术后4周后

(1)站立架:用于丧失姿势感觉和平衡反应能力者重新建立站立位姿势的训练。

(2)助行器:支撑体重,减轻下肢承重,辅助站立和行走训练。

(3)矫形器:包括髋膝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踝足矫形器、交替式截瘫行走器等。稳定膝踝关节,辅助站立和行走;可根据需要配合站立架和轮椅共同使用。

(4)轮椅:包括普通轮椅、电动轮椅、高靠背轮椅等。是用于转移和移动的代步工具。

(5)拐杖:根据拐杖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不同,可将拐杖分为手杖、肘拐、前臂支撑拐、腋拐。腰段损伤者可借助踝足矫形器,利用腋杖、手杖和肘杖进行行走。

(6)生活自理的辅具:常用的生活自理类辅具包括穿衣类、进食类、梳洗类、沐浴如厕类、取物类等。

康复工程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量身定制的康复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更独立地进行日常活动,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社会参与度,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和重返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END

来源: 康工爱心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