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思维的差别,思维模式不同,其人生的各个层面和结果也不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德韦克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区分出人类普遍存在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
的成长型思维
一、当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时,用“还没达到”鼓励孩子
二、学会使用智慧的赞美方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三、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适区,去学习和挑战新的任务
四、陪孩子进行成长型思维训练游戏
1.挑战任务卡:制作一些任务卡,上面写着不同难度的任务,如背诵一首诗、独立整理房间、尝试做一道简单的菜等。
2.故事续写:选择一个开头比较有想象空间的故事。
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
为亲子关系赋能?
生活中,辅导孩子学习一直让很多家长头痛不已。这成为当前影响亲子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提高自身修养,发掘并运用成长型思维的力量,增强亲子关系的“免疫力”,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面对孩子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状况,家长应该如何控制情绪,运用“成长型思维”化解亲子的矛盾呢?
一、首先要正确归因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习惯将失败归因于他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将失败归因于自己。
我们都容易把亲子矛盾的爆发归因于孩子,觉得是孩子做错事、不听话、太叛逆。但无论孩子多大,实际上在亲子关系中掌握主动权的还是家长。
如何用成长型思维正确归因?我们可以反思自己:“沟通失败,是沟通的时机不对还是方式有问题?亲子关系拉响警报时,我有没有及时‘踩刹车’?”正确归因,才能改变自己,改善关系,减轻痛苦。
二、其次是无条件爱孩子
孩子学习表现合乎心意,我们就会大加表扬;学习表现达不到要求,我们就责备甚至惩罚。
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对自我的评价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容易根据别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被表扬就自信自豪,被批评则自卑自弃。家长责备甚至挖苦孩子,孩子可能否定自己,进而失去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家长需要明白,暂时学习表现不佳,他仍有学习的潜力和上升的空间。家长要做的是相信孩子而不是批评责备。对孩子付出爱,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无法割舍的浓浓亲情。
爱一个听话的孩子容易,爱一个不那么合心意的孩子则比较难。无条件的爱孩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三、掌握“重新组织语言”的亲子对话艺术
很多家长会发现,当我们直接指出问题时,孩子通常无法愉快地接受,甚至有些孩子还会激烈地反对。所以,家长说话的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种和孩子对话的方法:重新组织语言(reframe)。这种方法非常简单,简单练习即可掌握。
1认真听,孩子说了什么?
2思考一下,如何把孩子说的话重新组织一次、换一个说法,来传达你想传达的内容?
3对孩子说出你重新组织后的话,并加上一个有帮助的小建议。
4如果可能的话,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TA说的话和你说的话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转换思维,就能化弊为利。运用成长型思维,用有效的努力改变现状,相信发展,相信努力,孩子就能成为更积极、更有勇气的人。同时,当家长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每一个挑战、每一次犯错,亲子之间的对话将不再是指责与批评,而是鼓励与支持,是共同成长的美妙旋律。
来源: 泉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