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抗生素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半合成产品。

大众所说的消炎药一般指的是抗感染药物,除抗生素外,还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其他化学合成药(如异烟肼等)以及抗病毒药物等。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起杀灭作用。

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效。

广谱抗生素更好?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

贵的抗生素更好?

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劣各不相同。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用药。

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烧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滥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

导致细菌耐药产生

滥用抗生素在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存留下来,并大量繁衍。而药物的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

这种耐药性一旦被其他细菌获得,遗传给下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甚至“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并不是某种细菌的名称,而是指一类细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有着强劲的耐药性。感染超级细菌时可能会无药可治。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坏,听力、视力病变,血糖波动,引起胎儿畸形等。

引发机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当用抗生素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破坏了人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

产生药物毒副作用、药源性疾病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的药量,否则很可能造成肝、肾损害和神经、血液系统疾病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

**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剂量要足、疗程要够。**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掌握既往用药反应。**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的过敏史。

**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慎换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总之,抗生素不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也不是洪水猛兽,需要刻意规避。抗生素就像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以治疗疾病,用之不当则危害健康。

来源: 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