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贞冲 副主任医师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潭洲社卫生服务中心

一、什么是火针

火针就是通过烧红的特制针具,点刺患处,通过刺激局部邪气所犯之处,发挥经络的传导和调整作用,直接激发经气,鼓舞气血运行,温通阳气,起到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以热引热,行气散毒的作用,使痼疾顽证得以治疗,借火力开门驱邪,升阳开痹,使毒热外泄。通过火针把大自然的阳气引入关节部位,将体内的阴邪祛除出去。使的人体的阳气得以恢复,达到阴阳平衡。也指施行火针疗法所用针具为火针。

一般用较粗的不锈钢针,如圆利针或24号2寸不锈钢针。也有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及用钨合金所制的火针等。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并易于掌握针刺深度,三头火针常用于对体表痣、疣的治疗。

最早出现“火针”一词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又名煨针、燔针。现代多用不锈钢制成,长3-4寸,体粗圆,尖锐利,柄用角质或竹、木、铜丝制作,形同毫针,略较粗长,受热散热较快,不易变形。使用时将针烧红,于选定部位速刺速出。应注意掌握深浅、部位,凡血管、内脏及关节附近等处禁用。主要用于痈疽、瘰疬、顽癣和痹症等。或指古代九针中的大针。

二、操作方法

1.选穴与消毒: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选定穴位候进行严密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染。

2.烧针: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作用。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烧针。

3.针刺与深度: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即迅速出针。关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

三、有什么功效

因此在临床上可用于虚寒类疾病、风湿类疾病、疼痛类疾病、痈肿类疾病等的治疗,具体来说如:

1、 风寒湿痹:该病通常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及体质虚弱等原因引起,可有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火针疗法能祛风、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等,能帮助缓解症状。

2、产后风湿:产后风湿可能包括受凉所致,火针疗法利用热量对穴位进行刺激,能起到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有利于扶正祛邪,缓解产后风湿导致的关节疼痛以及腰酸背痛等症状。

3、 月经不调:对于气滞血瘀导致的月经延后、闭经等症状,通过火针刺激穴位可以改善体内的气血运行,调和阴阳,从而缓解月经失调的症状。

4、扁平疣:火针能解毒散结,改善扁平疣的情况。

5、带状疱疹:通过高温刺激皮肤表面以达到消毒效果,并促进机体免疫反应。火针能够刺激局部神经,缓解疼痛;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水疱吸收;并对受损神经进行修复,预防神经痛后遗症。

6、腱鞘囊肿:火针能帮助通经散结,通过穿破囊肿的部位,方便其内部的囊液排出,从而起到改善作用。

此外,火针还能治疗痤疮、白癜风、湿疹、神经性皮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但需注意,火针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患者切勿自行尝试。

注意事项

1.面部应用火针要慎重。《针灸大成·火针》说:“人身诸处,皆可行火针,惟面上忌之。”因火针刺后,有可能遗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疗面部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面部不用火针。

2.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

3.在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则应避免洗浴,以防感染。

4.发热的病症,不宜用火针。

5.针后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6.针孔处理:如果针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处理。若针刺4—5分深,针刺后用消毒纱布贴敷,用胶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来源: 健康生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