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手足口病高发期,身边总有许多小朋友中招?我们该如何预防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种让孩子遭罪、爸妈崩溃的常见传染病吧!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常见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9年命名HFMD,我国1981年上海市报道了内地第一病例〔1-2〕。2008年5月我国将HFMD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3〕 。

✦由什么引起?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型别众多,感染一种肠道病毒并不能保护小朋友抵御其他型别感染,因此容易发生再次感染。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16型感染最为多见,尤其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危害较大,是引发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

✦易感人群?

病例多为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4〕; 男童发病高于女童。

✦流行季节?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而言,北方地区的手足口病流行高峰为4月~7月;而南方地区的流行高峰为:4月~7月9月~11月

✦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多以发热**、手、足口和臀部出现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患儿通常症状较轻,常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可完全康复,无后遗症〔4〕。但也有少数重症患者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临床症状也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措施多为对症支持治疗。**

辨别****手足口病的皮疹,请大家记住“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如何传播?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该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传播方式有:

1.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而感染。

2.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感染。

★★★注意:患者发病前就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比例较大,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怎么预防?

  1. 日常预防

· **好习惯:**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后应仔细清洗双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常接触的物品、玩具、餐具应定期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

· **常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 少聚集**:**应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在该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也不宜带儿童到公共游乐设施玩耍,避免交叉感染。

· 勤检查**:**每日晨起应注意儿童的体温变化,查看口腔、手心及足心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出现,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

· **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

  1. 疫苗预防

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 EV71疫苗”),是预防该型手足口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EV71疫苗可用于6月龄~3或5岁儿童(接种年龄详见疫苗说明书)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家长朋友可查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或到附近接种单位核查接种记录,如果没有EV71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剂次不足,可带孩子及时全程接种,有效预防该型手足口病。

★注意:由于肠道病毒型别众多,接种疫苗并不能抵御所有型别感染,因此,接种疫苗后,做好日常防护同样重要,仍不可掉以轻心。

✦小结:

手足口病

病毒型别多,传染性强,易再次感染。

没有特效药,但可防可控。

做好日常预防与接种,

呵护每位小朋友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赵奇,朱俊萍. 中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及病原谱变化分析[J]. 病毒学报,2015,31(5):554-559.

〔2〕覃敏兰. 手足口病的流行及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8,34(21):3004-3006,3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J]. 首都公共卫生,2008,2(4):146-148. DOI:10.3969/j.issn.1673-7830.2008.04.002. .

〔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9, (9).

来源: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及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