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伙伴儿在问:“指甲白了?是不是灰指甲?”“指甲裂了,是不是有什么内脏疾病?”“指甲有凹点了,是不是营养不良?”“指甲没有光泽,是不是亚健康?”“宝宝指甲分层了,是不是指甲发育问题?”“指甲黑了,是不是已经癌了?”……关于指甲的各种问题,不胜枚举。
如今,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健康,更注重细节,也更爱美。
而指/趾甲呢,它不仅保护我们的甲下组织免受损害,也帮助完成许多拿、捏、抓等精细动作,同时还是我们手部、足部美容的重点,更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它的病变确实是在向我们发出健康警告。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认识一下!
﹀
﹀
先来看看正常健康的指甲
﹀
﹀
一起了解一下甲的解剖
用两张图让大家对指甲结构有个初步认识。
﹀
﹀
再给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甲的改变以及常见原因
(钩甲,可见于老年人、甲周血供不良等)
(嵌甲,可见于遗传因素、机械性挤压碰撞、甲营养不良、厚甲症、甲真菌病、穿鞋不当、修甲过短过深、长期站立工作者等)
(钳甲,甲两侧过度弯曲压入甲皱所致,可见于外伤、偶见银屑病等)
(扁平甲,可见于钩虫病、缺铁等)
(杵状甲,可见于慢性心肺疾病、雷诺病、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凹甲/反甲/匙状甲,儿童期的生理性;病理性:可见于缺铁性贫血、雷诺病、冠心病、风湿热、甲亢、甲减、甲营养不良等)
(甲凹点,近端甲母质局灶角化异常的表现,可见于银屑病、斑秃、湿疹、手癣、甲扁平苔癣等)
(甲纵嵴,可见于维生素或钙吸收不良、甲扁平苔癣、慢性湿疹、斑秃、甲减、末梢循环障碍等)
(甲横沟,近端及经典甲母质受损导致甲板蛋白形成过程中间断性受阻引起,可见于急性传染病、S-J综合征、甲沟炎、肠病性肢端皮炎、外伤、X线损伤、过度修剪指甲、甲亢、妊娠、缺锌、指甲油中某些色素溶剂促渗剂损伤甲板等)
(厚甲,甲床病理改变导致的甲下角化过度,分为:获得性(可见于甲真菌病,湿疹,银屑病,外伤等);先天性(可见于先天性厚甲、掌趾角化、多汗、毛囊角化病等)。因病变在甲床,故如果此类患者需要做活检完善组织病理检查则需取材甲床组织)
(甲胬肉,甲上皮不正常地向前生长,覆盖萎缩或缺如的甲板,与甲床相互融合,可见于雷诺病、瘢痕性类天疱疮、重症扁平苔癣、系统性硬皮病、X线损伤等;甲下胬肉,甲床远端部分与甲板腹面相连,可见于机械损伤、系统性硬皮病、皮肌炎等)
(甲裂,局灶性甲母质活动间断停止引起,可见于外伤、雷诺病、肝病、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硬皮病、斑秃、先天性梅毒、银屑病、扁平苔癣、甲髌综合征等)
(薄甲,因甲母质萎缩,甲板变薄,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周围循环紊乱、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甲扁平苔癣、特异性皮炎、Langer-Giedion综合征等)
(甲脱落/甲缺失,近端甲母质活动出现停止,可见于细菌性甲沟炎、甲母质炎症,大疱性皮肤病,外伤,手足口病后期指甲表现等)
(甲分离,甲板从甲床分离,可见于角化过度的皮肤病、化脓性肉芽肿、卟啉病、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银屑病、甲真菌病、甲下肿瘤、外伤等)
(白甲,可以分为:真白甲(甲板失去透明度,呈白色,远端甲母质受损,压之不褪色,随指甲生长,甲远端也是白色);明显白甲(甲床变色导致,指甲没有改变,压之褪色,随指甲生长,远端颜色仍正常);假性白甲(常见甲真菌病,角质蛋白残骸及真菌成分导致)。也可以按照白色病变的形态来分:点状白甲(创伤)、规则的横白线(砷/铊中毒、烟酸缺乏症)、纵白线(毛囊角化病)、全白甲(常显)。)
(黑甲,可见于恶性黑色素瘤、交界痣、甲下恶性黑子、痣细胞痣、P-J综合征、Addison病等)
(黄甲,可见于黄甲综合征、银屑病、甲真菌病、先天性厚甲、老年人、黄疸、碘仿和氢醌引起外源性甲黄色变等)
﹀
﹀
接着分享几个不同疾病的甲的改变
给大家分享的是平时咨询的最多的几个疾病的甲改变。
(甲下出血:常见的是因外伤导致甲床出血而成。一般突然出现,边界清楚,随指甲生长,向前推移,颜色逐渐吸收。可以是点状、线状、片状。)
(甲母质痣:甲黑、假Hutchinson征)
(甲恶性黑色素瘤:甲黑、Hutchinson征)
(手足口病后指/趾甲改变:甲脱落/甲缺失)
(甲真菌病,也俗称灰指甲:甲分离、甲隆起增厚、甲色变、甲破损等)
(咬甲癖:明确的咬指甲的习惯,以及咬哪儿哪儿改变,一般只有指甲出现。可以表现为甲胬肉、隆起、甲色变、甲脆裂)
(甲扁平苔癣:一般指甲、趾甲均受累,可以表现为甲胬肉、甲下胬肉、甲变薄、隆起、裂隙、甲剥离、甲增厚、甲色变等)
(甲周疣:甲周角化过度、甲板上移、甲剥离)
﹀
﹀
当然,指甲的改变多种多样,千奇百怪
篇幅和时间有限,分享的是平时常问的,以后再另开一文分享更多!
谢谢!
来源: 全能妈妈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