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在密西西比河上游一片高大的野米。图源:艾丽西亚·卡哈特(Alicia Carhart)/威斯康星州自然资源部
美洲菰,又称“野米”(wild rice),但野米非米,不是稻米的品种,而是禾本科菰属(学名:Zizania)的水生植物。其主要产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区,因此也被称作加拿大米。由于这种美洲菰的颖果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传统食物,又被称为印第安米。
密西西比河上游系统是一个具有全球重要性的生态系统,被美国认定为具有全国重要性的交通系统和具有全国重要性的河流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为多种河流生物群提供了栖息地,其中包括140多种鱼类、至少80种水生植物、57种哺乳动物、45种两栖动物和40种淡水贻贝。密西西比河上游水系是多达40%的北美水禽的重要迁徙廊道,并为世界上多达50%的帆背潜鸭(学名:Aythya valisineria)种群提供了重要栖息地。
2024年9月中旬,美国地质调查局生态学家丹妮尔·拉尔森(Danelle Larson)和威斯康星州自然资源部密西西比河植被专家艾丽西亚·卡哈特(Alicia Carhart)乘坐气垫船对美洲菰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状况进行了调查。高大的美洲菰的绿色嫩芽在微风中摇曳。它的分布遍布密西西比河上游,无处不在。
过去几年,野米在密西西比河上游河段大量出现。历史记录显示,野米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很常见,但水质差和其他问题导致20世纪80年代水生植物大面积死亡。对一些人来说,这种复苏令人感到惊奇。
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更像是一种麻烦,使船只难以在曾经很容易通行的区域航行。但是什么推动了这种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谜。
密西西比河野米高大、有韧性且扩张迅速
野米是一年生植物,这意味着它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然后死亡。种子在春天发芽,然后在浮叶阶段发芽,像丝带一样平躺在水面上。在夏季,植物从水中冒出来,新的种子成熟并在初秋落入河中,重新开始这一过程。
1939年拍摄的密西西比河上明尼苏达州拉克雷森特蓝湖上的野米图片。图源:密西西比河上游国家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威斯康星州有着丰富的野米收获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当时该地区的原住民梅诺米尼人被称为“野米之人”。野米,或称manoomin,也与数百年前抵达威斯康星州寻找“水上生长的食物”的奥吉布韦部落密切相关。
今天,它仍然是这些部落饮食和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水位波动和人为干扰的严重威胁。2024年6月,暴风雨对威斯康星州北部的野米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密西西比河上游生长的野米有所不同。它可以长到大约12英尺(3.66米)高,而威斯康星州北部湖泊中的野米通常只有腰高——更容易摇到船上收割。
而且密西西比河上游生长的野米似乎对水波动更具韧性。它们当中大部分在2024年夏初的洪水中幸存了下来——2023年,当河流干涸,野米的存活度也远超其他地方。
2022年的一份报告《密西西比河上游和伊利诺伊河的生态现状和趋势》所提供的数据支持了这一点:过去十年中,密西西比河上游野米的分布广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成倍增长。该报告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陆军工程兵团联合发布。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野米移至深水区的地方。以前,野米最常见于河流静止、较浅的回水区。现在,它在河流的主水道中也同样繁茂,那里的水流速度更快,而且更经常受到船只和风的干扰。野米似乎正在“向下游行进”,偶尔出现在威斯康星州与伊利诺伊州边界的河流上。在爱荷华州和伊利诺伊州边界更南的地方,尚未发现这种现象。
水质改善可能是推动野米增产的因素
2022年的报告指出,威斯康星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的密西西比河上游的水生植物总体上正在蓬勃发展,水质也有所改善。这种改善可能使野米更容易生长,但其数量仅在某些地方激增这一事实意味着,野米增产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其他人认为这可能与回水区沉积物堆积有关,这些沉积物使回水区变浅,更适合野米生长。
研究人员希望对野米的栖息地偏好进行更多研究,以进一步了解为什么在某些地区野米数量增加,而在其他地区却没有;他们还想更多地了解哪些动物喜食野米或者依赖于野米生长所形成的生境,及其原因。例如,野米是鸭子的重要食物来源,而当天气变冷时,沼泽鸟类则喜欢躲在枯死的秸秆中。
野米只是河流变化的一种方式
并不是每个人都对野米生长面积的扩大感到兴奋——尤其是那些眼睁睁看着他们日常嬉戏的地方逐渐沦为一大片无际的野米田的人们,更是提不起精神。奥纳拉斯卡湖(该河的一个大型水库)便是这样一个地方。
奥纳拉斯卡湖保护和恢复区主席马克·舒尔茨(Marc Schultz)说,20世纪80年代,湖上有几片野米田。大约十年前,野米开始扩张,“几乎是疯狂扩张”,他这样描述。
问题是,奥纳拉斯加湖一直以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比如他们经常会来此钓鱼和划船。舒尔茨说,尽管已经建立了“船道”,但野米还是在不断生长,这使得船夫很难从湖的一边到达另一边——甚至很难从码头到达船道本身。虽然湖区可以出钱清理野米,但成本很高。
舒尔茨说,他长期以来一直将野米视为宝贵的资源。但对于河流近年来因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而加速变化,以至于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乃至生计,这一现状让他不由心生怜悯,也倍感担忧。
关于菰属
菰属(学名:Zizania)是禾本科的一个属,共4个物种,均为水生植物。其中亚洲只有一种,即菰,另外3种分布于北美洲。菰属4个物种:①水生菰(学名:Zizania aquatica):一年生,分布于加拿大和美国中东部。②菰(学名:Zizania latifolia):多年生,主要产于东亚。③沼生菰(学名:Zizania palustris):一年生,广泛分布于加拿大和美国。④德州菰(学名:Zizania texana):多年生,仅分布于美国得州的圣马可斯河一带狭小区域,因栖息地丧失及环境污染问题而处于濒危状态。
唯一的东亚物种——菰的颖果被称为菰米、菰实、雕胡米,在古代中国为六谷之一。但如今栽培菰是为了获取茭白,而生产茭白的菰无法开花结实,因此现在菰米极少用于食用。北美产的菰属植物(主要是沼生菰和水生菰)的颖果称为美洲菰米,俗称野米(英语:wild rice)。沼生菰的颖果俗称冰湖野米,食用价值比水生菰高。野米是印第安人的传统粮食,不精通植物学的学者常将其误译为“野米”,闹出北美印第安人采集“野米”的乌龙。而真正的野生稻米(学名:Oryza rufipogon)为原产亚洲的稻属植物,不可与原产北美的菰属野米混淆。
编译 | Daisy
审核 |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略
来源: 海洋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