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已经成为当代社会较为普遍的眼健康问题,随着用眼需求的增多,高度近视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高度近视除了度数高、镜片厚,还蕴藏了不少潜在的危害。
近视一般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使眼轴变长,超过了正常数值,远处的平行光线入射眼球后,其焦点落在了视网膜前,无法清晰成像。
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闵寒毅院长表示,正常人的眼轴约为24mm,通常情况下,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度数可能会增加300度左右。按照近视度数的划分,度数大于600度的,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人群的眼轴一般大于26mm。随着眼轴的变长,视网膜容易变性、变薄,玻璃体易与视网膜发生异常粘连,更容易导致眼底的各种病变。
高度近视导致的眼底病变有哪些?
1.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是眼内一种凝胶状的物质,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是眼睛屈光介质的一部分。光线从角膜进入眼内,穿过晶状体、房水、玻璃体,最终成像在视网膜上。随着年龄增大、高度近视等原因,玻璃体发生混浊的概率大大增加。
2.黄斑变性与破裂
黄斑是视网膜上的一个区域,中央有一个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这是视网膜上视觉非常敏锐的部位,因此,当病变累及到黄斑时,极易发生视力明显下降这一症状。
3.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是眼睛的内层,视网膜分为两层,外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内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二者之间有一个潜在间隙,当两层分离时,称之为视网膜脱离。
如何防控高度近视及并发症?
近视是不可逆的,高度近视无法被彻底治愈,只能依靠预防和控制。建议高度近视人群定期进行眼健康体检,如果突然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或有闪光感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来源: 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