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室变成了有人气、接地气的科普市集!从实训室的学生到市集的科普讲解员,虽然场地没变,但身份的转换增添了强烈的责任感,尽心尽力为参观者做好科普讲解工作是我的职责。”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安防学院)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学生董应渊在科普市集现场感慨。
提起科普,大家首先想到博物馆、科技馆等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场馆,而对于各学院设立的实训室,多数师生则将其视为重要的教学场所、实践基地,为社会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兵工厂”,却忽略了实训室科普育人的重要功能。实训室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完善、教学内容实用,既能满足科普教育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又能增加参与感和互动感,是推动科普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安防学院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深入挖掘实训室科普育人潜力,根据专业合理规划并灵活调整室内外布局,将无人机应用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光伏工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的实训场地科学划分为静态展示区和动态体验区,精心设计科普参观路线,最大限度提升参观者的科普体验感。
为了用活用好科普资源,积极探索科普育人新路径,创新科普教育方式方法,学校将科普市集“搬”进了实训室。以实训室现有的教学设备、仪器为依托,将各专业实训场地“包装”成了市集展位,让学生成为展位的主理人,承担科普讲解任务。“科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枯燥的,我们想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前来参观。我相信,只要你来实训室走一走、看一看,就一定能够‘涨知识’!”活动负责人卢清对实训室的科普能力充满信心。
诚然,正如卢清所言,科普市集活动现场确实“干货满满”,让人眼前一亮。围绕“智汇新能源,科技向未来”的主题,活动推出“数字低空展示”、“风力发电机功能展示”、“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展示”、“安防快递员——物流搬运机器人展示”等数十个项目。在师生的耐心讲解下,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让市集“小展位”释放出了科普的“大能量”。此外,为了让师生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市集设有互动体验区,其中包括“无人机飞行”、“三维建模与3D打印”、“KT板切割”等项目。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学习,参与者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设备的技术原理,还能拓展视野、激发探索热情,感受科技力量。科普育人,一方面,通过高质量的科普教育,增加受众,传递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让在校学生担任讲解员,以讲助学,充分运用所学所思所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安防学院积极运用实训室资源,搭建平台,以科普市集为起点走出科普育人新思路。后续,学校将持续创新实训室科普育人模式,以期带动更多的学子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共同点亮校园“科技之光”。(来源:温度新闻、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