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足症又称扁平足、平足畸形、平足症,近年来由于足踝专科的快速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关注和深入研究。那么,什么是平足症呢?,专著是这么解释的:扁平足(flatfeet),也被称为平足畸形,是一种足内侧纵弓低平或消失的病症。此病症可能是因为先天或后天病因导致足踝部肌肉、肌腱或韧带的功能不全,或骨骼结构异常,无法维持正常的足弓结构。扁平足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其中男性相较于女性更易发病,而肥胖儿童中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疾病类型可分为先天性扁平足和后天性扁平足,后者也被称为获得性扁平足。

扁平足大部分病例无症状,但在少数情况下,扁平足会出现足踝部和小腿下部的疼痛,并影响步态。并发症可能包括关节炎、足部关节的退行性变化,以及跖骨的疲劳性骨折等。然而,扁平足并不具有传染性。

扁平足的治疗主要着眼于缓解患者的症状,通过调整足弓结构,改善足部负重情况,从而预防进一步的足部损伤。大多数扁平足患者无需治疗,或者通过改善站立与行走姿势、穿戴矫形支具等保守治疗就能得到改善。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和行走功能。为了让大家了解相关科普知识,笔者拟撰写系列科普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平足症患者。本文关于正常足弓的发育做了简单明了的阐述,敬请参考阅读。

1.足弓形成的关键时期:

足弓的形成主要分为4个阶段:

【0-3岁】足弓并未形成,足部光滑富有弹性,足部骨骼70%为软骨,属于生理性扁平足。此时家长无需担心,孩子足弓还没开始发育。

【3-6岁】是孩子足部成长、足弓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足底脂肪垫逐渐消退,步行稳定性变好,足部骨骼开始骨化,足弓逐渐形成。此时若孩子没有足弓,就需要找专业的医生就诊,孩子的站姿、走路习惯、穿的鞋都可能会影响到足弓的成型,要引起足够的重视。【6-13岁】儿童足部骨骼发育渐渐成熟,足弓形态慢慢由发展期向稳定期转变,掌纹增多,稳定性好。是儿童足弓畸形矫正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现足部异常,需及时诊治,以免错过治疗矫正的时机。

【>13岁】足形态发育完全成熟,足弓形成。需避免剧烈的运动及外伤造成病变。

2.足弓发育异常的预警信号

扁平足大部分病例无症状,出现行走或运动能力下降需要高度重视。有症状者可表现为足中部内侧疼痛,向脚踝及小腿内侧延伸,提踵(抬起脚后跟)、长时间站立或步行时加重,休息时减轻。还可表现为站立位足跟外翻、足内缘饱满、足纵弓低平或消失、舟骨结节向内侧突出,步态异常,如外八字步态等,患者鞋子后跟的内侧缘可因此而容易磨损。

参考资料

1.王正义等. 足踝外科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78.

2.陈小平, 汪建平, 赵继宗. 外科学[M].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604-605.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 徐斌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