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玉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陈琦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可见呼吸频率增快、深度加大,甚至可能出现鼻翼扇动以及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典型体征——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以及口唇紫绀等缺氧体征。呼吸困难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潜在严重疾病的重要信号。下面将深入解析呼吸困难的病因、特点及急救措施,为公众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呼吸困难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心源性、肺源性、中毒性、血液性和神经精神性五类。心源性呼吸困难通常与心脏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或肥厚型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当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时,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至全身,从而引发呼吸困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患者平躺时回心血量增加,心脏泵血不足以把过多的回心血液泵出,于是血液淤积在肺组织中导致肺水肿,迫使患者必须坐起通过体位改变减少静脉回流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此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可能经历类似的症状,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加重,甚至夜间不能平卧。
肺源性呼吸困难则与肺部疾病密切相关,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等。这类疾病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进而产生呼吸困难。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该病大多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发展而来,特点是气道逐渐狭窄,导致气体进、出肺泡受限,特别是呼气过程中尤为显著。长期如此,肺泡内会残留大量气体,造成肺气肿,进一步损害肺功能,最终表现为持续性的呼吸困难。对于此类患者而言,轻微活动即可触发症状,且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可能从单纯的呼气性转变为混合性。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中毒性呼吸困难是指因吸入有害物质或体内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系列呼吸系统反应。典型例子包括一氧化碳中毒,此时体内血红蛋白本应携带氧气的位置被一氧化碳占据,于是不能将氧气运输到组织中,导致组织缺氧,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头晕,严重者因脑缺氧直接进入昏迷甚至死亡。
血液性呼吸困难多见于重度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或携氧能力下降,尽管吸入充足的氧气,但无法有效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样会导致呼吸困难。此外,高原反应也是一种特殊的血液性呼吸困难,高海拔地区氧气压力较低,人体需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否则易出现类似症状。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则多由情绪波动引起,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可导致过度换气综合征,表现为呼吸频率显著加快,伴有手足麻木、胸闷等症状,但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这类呼吸困难通常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通过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方式可获得缓解。
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对于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自行缓解症状的方式应立即采取半卧位,双下肢自然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尽快就医,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若怀疑为肺栓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尤其是长期卧床者突然站立后出现的症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尽量保持静止状态,以防血栓脱落加重病情,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帮助。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中备有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在症状初现时使用,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但频繁使用需警惕潜在风险,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哮喘急性发作时,迅速脱离过敏原环境,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前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