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兆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张智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
脊柱是由椎体组成的,每个椎体中间有椎孔,椎孔从颈椎、胸椎、腰椎连起来叫椎管。腰椎管是由腰椎的椎孔组成的管道,里面容纳着硬膜囊、马尾神经,是腰椎神经走形的通道。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由于一些因素,导致腰椎管狭窄了,神经在里边走形的过程中受到了压迫,引起相应的症状,称为腰椎管狭窄症。根据狭窄部位不同,分为中央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狭窄的部位不同,引起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
腰椎管狭窄的原因主要是退变性,也叫老化性。随着年龄增长,或者长时间的不良姿势,脊柱出现退化,引起黄韧带肥厚或小关节增生,导致椎管狭窄。随着年龄增长,关节会出现不稳或松弛,椎体间失稳,再严重就会出现腰椎滑脱,两节椎体滑脱以后就会压迫椎管里的神经。还有就是外伤导致腰椎骨折,骨折后没有及时手术治疗,没有进行椎管减压,只是针对骨折进行了治疗,骨折愈合后到后期很可能就会出现椎管狭窄。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腰椎管狭窄症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腰痛伴有下肢疼痛。走一段路因为腿疼、麻木就不能走了,腿就有点跛了,坐下休息一会儿,可以再走,叫间歇性跛行。腰椎管狭窄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神经受损,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导致间歇性跛行,主要和发病机理有关。神经走形的通道狭窄了,神经周围有一些动脉和静脉,有静脉回流,行走的时候血液循环会加快,椎管狭窄后会妨碍神经周围静脉的回流,就会造成神经周围的肿胀。本来椎管就狭窄,再加上周围肿胀,就会压迫神经,引起下肢胀痛、麻木。为了缓解疼痛,坐下或者蹲下休息一会儿,椎管的容积改变以后,气血畅通了,休息5-10分钟又可以继续走路了。
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退变,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连续、多节段椎管狭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可能下肢整条腿都会出现酸胀、疼痛,整条腿都会不舒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腰疼、腿疼,以及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做腰椎CT或磁共振检查。CT可以看到狭窄部位以及狭窄的程度,能分辨出是骨质增生引起的硬性狭窄,还是黄韧带肥厚引起的软性狭窄。磁共振能对腰椎管狭窄的节段进行明确的定位。
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明确后,要及早进行精准治疗。
首先可以保守治疗,比如通过外用中药,口服中药,针灸等一系列方法,改善腰部局部的气血,舒筋活络,改善腰部神经受压以后引起的炎症反应,症状也就会好转。保守治疗并不是把狭窄的腰椎管打开了,而是改善神经、周围肌肉产生的炎症反应,70%左右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以后症状都会缓解。
如果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没有缓解,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而且还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这种情况说明神经受到损害了,就不适合继续保守治疗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单一的节段出现狭窄,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局部进行神经减压、松解,以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是多节段狭窄,骨性狭窄很严重,这种情况可能要做开放手术,开放手术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