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进行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

12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工作间隙挥手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杰 摄

再破纪录!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7日21时57分,经过9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用时9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纪录

而此前的纪录为约8.5小时,是由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创造的。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员已圆满完成18次出舱活动。

12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上)、宋令东(下)在气闸舱舱门内外工作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杰 摄

从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至今,航天员乘组的在轨生活完紧张而有序。在此前的工作中,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亚磁果蝇实验”。为什么要带“果蝇”上天,这个实验又要用来干啥呢?

把果蝇带上太空,就是要在太空建立一个亚磁的环境,研究在亚磁环境下果蝇的生长发育以及它的一些行为。据专家介绍,亚磁、微重力和空间辐射是地外空间环境的三大特征。目前人们对微重力和空间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较多,而对亚磁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和机制认识较少。据了解,月球和火星上的磁场只有地磁场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因此,探索空间亚磁环境,包括与微重力的复合环境,对我们有何影响,是保障未来深空探索中航天员健康所必须开展的研究。这也是国内首次把果蝇带上太空

果蝇被称作“探索太空的先驱”,是一种有上百年研究历史的重要模式生物,曾被多次应用于太空实验。果蝇只有4对染色体,便于进行遗传学实验,此外,它的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相似性,其研究可以获得对人类遗传疾病的认识,为研究人类自身在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利用果蝇这个有力的模式动物,科研团队将从基因、行为层面探索太空环境对动物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和大脑功能的影响,为评估生物对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综合来源:新华社、中国载人航天、央视新闻等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