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建中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伍学焱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我们知道,怀孕以后,由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升高、基础代谢率的增高,孕妇容易出现多汗、体内燥热等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生理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因为甲亢也容易引起心慌、多汗等症状,所以孕妇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正常现象,避免延误治疗。
怀孕后心慌、怕热、多汗,要积极检查甲功五项,在甲功五项里面,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是TSH(促甲状腺素),现在研究发现,它的正常值高限大概是4mIU/L,低限大概是0.2mIU/L。
但是由于医院的不同,测量方法的不同,实验室用的测量设备不同,这个值的参考区间也是不一样的。另外,在怀孕不同的阶段,早期、中期、晚期,它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妊娠早期,由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TSH的干扰,TSH普遍是偏低的。到了中期和后期,TSH低值的范围就会提高。比如在早期,就是怀孕前12周,TSH的正常值是0.1-4mIU/L,到了中期,TSH的正常值是0.2-4mIU/L,到了晚期,TSH的正常值是0.3-4mIU/L。所以不同的时期,TSH正常值的参考区间也不太一样。
TSH是由垂体分泌的,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主要是T3和T4,T4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由于妊娠导致甲状腺结合蛋白升高,导致总T4(TT4)生理性升高,我们判断是否是孕期甲亢,主要靠TSH和游离T4(FT4)。
当孕妇出现明显的怕热、心慌、出汗、心率增快等症状,同时TSH下降,FT4增高,才能考虑诊断孕期甲亢。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如果孕期得了甲亢,指标比较高,对孕妇、对胎儿都有风险,所以要积极进行治疗。
比如治疗甲亢的常用药物叫甲巯咪唑,这种药在孕早期对胎儿的发育有影响,可能导致胎儿头皮缺损等问题。如果换成丙硫氧嘧啶片,风险会相对小一点。
治疗孕期甲亢有两个很重要的观点:第一个是宁可让指标高一点,也不要吃太大剂量的药;第二个是不要同时给予治疗甲亢和甲减的药物。
因为平时治疗甲亢,有的医生喜欢同时给予治疗甲亢和甲减的药物,但在怀孕的时候,不建议这样治疗。因为这种治疗,意味着孕妈妈要吃更高剂量的治疗甲亢的药物,而这类药物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影响胎儿的甲状腺,造成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有些孕妈妈担心治疗甲亢的药物对胎儿有影响,就私自停药,这是不建议的。因为甲亢比较重的话,停药以后容易出现流产或早产。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从医学上来说,吃药确实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没有达到绝对不能要这个孩子,要去做流产的程度。所以在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及时调整治疗,这是一个防止出现问题的重要办法。
此外,甲亢孕妇在饮食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对多数甲亢患者来说,甲亢是一个高代谢的状态,所以吃进去的食物会变成一个无效代谢,它产生不了能量,就容易出现发热、出汗等症状,所以这个时候保证食物热量供应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对维生素的需求,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需求会增多,所以给予充分的维生素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所以一般甲亢是需要适当限碘的。但怀孕的时候,大概在8周以后,胎儿的甲状腺就会发育,需要原料来合成自己的甲状腺素,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建议限碘,关于含碘的食物,正常饮食即可。既不要多吃,也不要刻意去限制,可能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态度。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测尿碘来判断碘的营养状况。孕妇的尿碘是有要求的,比如一天150-250μg/L的水平是合适的。如果碘太低了,就要去补充,如果碘太高了,就要控制含碘食物的摄入。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