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教授
审核:伍学焱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在健康查体和疾病筛查中,甲状腺功能的检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关键依据,更是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工具。然而,面对复杂的检验数据和多变的临床表现,许多患者都会感到困惑。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老年人促甲状腺素(TSH)轻度升高,是否就意味着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呢?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因为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确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TSH作为反映甲状腺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往往与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的水平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当T3、T4水平降低时,机体为了维持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会促使TSH升高,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然而,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其代谢速度减慢,甲状腺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减退,因此TSH轻度升高可能是一种正常现象。实际上,只有当TSH水平超过一定节点值(如10mIU/L)时,我们才考虑可能存在甲减,并需要进行医学干预。对于老年人TSH水平的控制,应更加注重个体化,避免过度治疗导致甲亢等不良后果。
接下来,我们聚焦于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女性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青春期、妊娠期和更年期等不同阶段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的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会负反馈影响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因此,对于女性来说,甲状腺功能的检验应更加细致和个性化。例如,在妊娠期,孕妇的TSH水平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甲减对胎儿智力发育的影响。目前,关于孕妇TSH水平的控制值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普遍认为应控制在4.0mIU/L以下。这一标准的制定基于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旨在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同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其TSH水平的参考区间也应有所不同,以更好地反映其甲状腺功能状态。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探讨药物对甲状腺功能检验的影响时,我们不得不提到胺碘酮这一药物。胺碘酮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它可能对甲状腺功能检验产生干扰。具体来说,胺碘酮可能影响TSH、T3、T4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出现。这种干扰作用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在正常剂量下即受影响,而有些人则可能需要超过治疗剂量两倍才会产生干扰。因此,在进行甲状腺功能检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是否正在服用胺碘酮等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扰判定。
此外,亚急性甲状腺炎也是影响甲状腺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炎症,它可能导致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受损,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能出现异常。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亚急性甲状腺炎通常具有自限性,即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自行恢复。因此,在确诊亚急性甲状腺炎后,患者无需过于担心,只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即可。同时,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区分亚急性甲状腺炎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如Graves病)。例如,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抗体水平通常持续呈阳性,而亚急性甲状腺炎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不同医院之间的甲状腺功能参考区间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甲状腺功能检验尚未实现标准化。不同的检测系统、不同的测定方法以及不同的人群特征都可能导致参考区间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甲状腺功能检验时,患者应选择一家医院进行连续监测,以避免因参考区间不一致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同时,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检验结果,患者应在上午进行测定,因为上午的激素水平相对稳定且更能反映机体的真实状态。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