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马什和科普两人因为对化石的争夺而从好哥俩反目成仇变成了水火不容的老对头,而随之而来的化石大爆发,更进一步使两人的矛盾变得白热化。

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可谓真正的宝地,大量怀揣着淘金梦想的年轻人潮水一般的涌入西部,而这之中,虽然绝大部分人无缘和橙灿灿的狗头金不期而遇,然而这些失意的西部探索者带回来的石头里却有一些价值比黄金更高的东西——化石。起先,西部出土的化石还是稀罕货,科普和马什二人也仅仅是在市场上加价竞争以希图自己能获得比自己竞争对手更好的化石材料。

可随着西部出土的化石源源不断地流入东海岸的市场,科普和马什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市场上竞价了,两位古生物学家自然要发挥自己作为自然科学研究者的必备技能——主动出击、外出科考。而这一次,两人不约而同的盯上了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怀俄明州。在印第安语里“怀俄明”是“无尽的草原”的意思由此也可见这里的化石资源必然很丰富,怀俄明州原本是印第安纳原住民的领地,可由于美国西进圈地运动的开展,美国人进入原住民的领地,那时的怀俄明州已经成为了原住民和白人混居的地区,不过原住民的人数仍然占据着优势。

当时的怀俄明州已经陆续有大量化石出土,再也按耐不住的马什于1870年带着自己的耶鲁学生们正式进军怀俄明州。不过骄傲自大的马什自以为凭借自己的“耶鲁坚兵”自然会使当地的印第安人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屁颠屁颠地为他们去找化石,或许是对自己平日里在美国的文明社会受到的吹捧过多,也或许是马什太过傲慢骨子里就看不起印第安人,当他和他带领着自己的耶鲁学生们丝毫不尊重当地印第安人的传统,甚至闹出了大闹对方葬礼和破坏印第安人神像等一系列劣迹斑斑的事情时,自以为是的马什一行人无可避免地迅速登上了印第安大酋长们的“黑名单”遭到了当地的印第安人们的“联名追杀”见识了印第安人厉害的马什一行人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怀俄明州,不过离开怀俄明的马什似乎没有反省自己的问题,反而是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火力不足”,或许如果能有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的话,马什一定会和苏联名将朱可夫相谈甚欢,毕竟两人都信奉“优势火力学说”,于是马什回到纽黑文后痛定思痛决定借用自己的舅舅在军队中的关系调动军队来帮助他发掘化石。

(马什和他的发掘团队,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而就在马什带着他的雇佣军队一边在怀俄明州发掘化石一边烧杀抢夺原住民的财富时,科普也带着他在费城的队伍来到了怀俄明州的大地上。与马什不同,从小接受着美式绅士教育的科普在为人处事上同马什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科普深知在野外考察一定要结交当地人做向导这条科考铁律,不仅给当地人带来了费城城里的玩意,甚至还为印第安人们修葺他们的居所。于是和马什相反,科普则是登上了怀俄明州大酋长们的“通商白名单”,显然大酋长们也不会吝啬让手下的小伙子们带着科普的考察队去他们经常见到“那种骨头似的石头(Bone-liked stone)”出现的地方。所以比起马什,科普在怀俄明州的行动在最初显然要方便也有效率得多。

(科普和团队成员在发掘化石,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然而,马什的钞能力还是让他在与科普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1877年,彼时的马什不知是受到手下军人的建议还是深谙历史上明争暗斗的关钥,他竟然招募了两位“间谍人员”来对当地原住民和科普的团队进行监视和情报搜集,而就在搜集情报的过程中,这两位“特务”意外得知了在科莫绝壁(Como Bluff)附近有绝佳的外露化石点。得知消息的马什大喜过望,连夜带着他的研究团队奔赴科莫绝壁。随后为了封住这两名掌握重要情报的人员的口,马什甚至还给了这两位分别匿名成里德(Reed)和克林(Collin)的情报人员一笔报酬与他们签订了“独家信息合同”,同时也不知道这位马什仁兄是不是像《三国演义》中的关二爷一样日日兵书不离手,他甚至在报纸上撰文称自己在与科莫绝壁完全相反的地方发现了绝佳的化石埋藏。这一手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显然是想要迷惑当时同在距离科莫绝壁不远处的科普一行,意图将科普引到一个错误的地点后再独占这个化石出土点。

然而正所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以往那个势如水火的马什竟然给自己指了一条通往化石宝地的“康庄大道”,科普自然多了个心眼,果不其然随后科普也得到了当地印第安猎人关于科莫绝壁的情报,于是乎二位争夺已久的“化石猎人”即将在科莫绝壁打上一场“遭遇战”。

而在1875年,科普的父亲艾尔弗雷德溘然长逝,失去了家庭掣肘的科普旋即决定将自己的全部家资“梭哈”在自己的研究上。于是,这一次轮到科普来挖马什的墙角了。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科莫绝壁的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里,科普找到了马什的“独家情报员”克林,在科普金钱的利诱下,这位“独家情报员”“临化石倒戈”摇身一变成为了科普安插在马什身边的线人,所谓化石无间道也不过于此。

所以在1877年的秋天,科普终于报了马什当年的挖墙脚之仇,将本该送到马什帐篷里的化石,借着夜色的掩护顺着科莫绝壁的另一边送到了科普的案上。或许这两次科普和马什互相挖墙脚的故事警示着我们,领导绝不能脱离基层。然而这种科普白白得好处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或许是这位两面间谍克林先生的演技远远不像刘德华和梁朝伟那样精湛,他的异常举动不久便被另一位“独家情报员”里德发现,忠心耿耿的里德迅速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马什,而对挖墙脚了然于心的马什自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没有中计,于是在他的指示下,里德也开始策反科普阵营中的研究员,于是乎两方近乎是执行了“换家战术”——原本应该出现在马什手上的化石出现在了科普那里而原本应该出现在科普那里的化石却到了马什手上。

而为了打败科普,已经近乎丧心病狂的马什下达了一个被后世猛烈批评的决定,敲碎或炸毁当日白天没有开采完的化石,甚至在开采活动结束后,为了不让科普再有开采的机会,马什甚至炸毁了一半的科莫绝壁,对后世的古生物学研究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而化石战争的战火也逐渐从怀俄明州蔓延开来,正当科普和马什二人在科莫绝壁抢夺化石时,生物地质学家亚瑟-雷克斯(Arthur-Lakes)在科罗拉多州的莫里逊城郊外发现了众多化石,其中不乏一些之前从未见过的化石种类。而这位雷克斯也属于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吃瓜群众,他先是向马什写信说明了自己的发现,又将自己发掘出的部分化石寄到了科普的手里,而这位拱火大王雷克斯在接受了马什的报酬之后就消失不见,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两位大佬大打出手二人一刻也不敢耽误地出发先往莫里逊。而这里也将成为日后地球上出土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古生物学上和地狱溪组(Hell Stream Formation)齐名的圣地科罗拉多莫里逊组(MorrisonFormation)

(莫里逊组地层实拍,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来到莫里逊后,科普和马什都觉得是对方窃取了自己的化石,却丝毫不考虑第一发现者雷克斯的想法,越想越气的两人甚至干脆带着自己的学生和工人在化石坑里大打出手,而这两位武德充沛又遗憾错过南北战争的美国壮汉甚至干脆赤膊上阵圆一圆自己没上战场的遗憾。可这两拨人如果仅仅是在化石坑里打架似乎对研究也没什么影响,但是正所谓“兔子急了还咬人”,人真正打起来更是不分你我抄起家伙就是干,而这些被抄起的家伙们不乏珍贵的化石,于是不少标本、化石就这样在一群科学家的野蛮械斗中毁于一旦。

而过激的马什甚至一度研究了军队战术,准备雇佣职业军人打一场伏击战,在山谷中将科普一行人全歼,不过好在仅存的理智还是战胜了愤怒,马什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过激行为。不过此时,马什和科普两人之间的争斗已经从之前的互挖墙脚的商战变成了短兵相接的械斗。

二人从怀俄明打到科罗拉多,从科罗拉多打到堪萨斯,从堪萨斯打到内华达,二人作战的范围一度比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战火范围都大,也因此造成了不少流血事件。而仅仅是野蛮的打斗还能满足二人,马什和科普还先后在当时美国第二大报纸《纽约先驱报》上亲切地“问候”对方。

而在攻击对方的同时,二人在学术研究上也没闲着,疯狂地将自己发现的化石转化成论文,最高产时科普一年之内甚至能发表75篇论文,要知道这个数字甚至比当今某些不敬业的网络小说家还要多,同时,马什虽然发表的论文相较科普少了一些,不过马什的论文都发表在了当时欧美比较有影响力的杂志上,所以二人在学术上的声望也是不相上下。

(在莫里逊组出土的部分恐龙,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不过从两人的发表效率也能推测出来,二人的研究质量就算不说是漏洞重重也算得上是疑点重重了,以至于二人的论文时至今日都能被现代的科学家找出错误。

这就是在美洲大陆上进行着的紧张刺激而又对古生物学既有不小促进也有极大破坏的化石战争的主要经过。而下一篇文章,就让我们回到19世纪70年代的古生物学术界,一起去发现藏在科普与马什论文中的那些啼笑皆非的笑话,以及笑话背后二人对古生物学也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 润生和恐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