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是连接咽喉与胃部的一段管状器官,在这里生长的恶性肿瘤就是食管癌。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食管癌高居第四位。很多人都说食管癌是“吃”出来的,让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1、为什么会发生食管癌?

遗传基因是先天因素,这决定一个人是否是食管癌的易感人群,而亚硝酸盐类物质的摄入,致癌真菌、微量元素失衡都是后天重要的致癌因素。其中亚硝胺类物质是比较常见的致癌物,其广泛存在于食物和生活用品中,如烟草、啤酒、腌制食品内均含有不同程度的亚硝胺类物质。致癌真菌主要是黄曲霉,它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多存在于变质的高淀粉食物和发霉的木质餐具中。还有铁、碘、锌、硒等70多种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均会降低人体对癌症等疾病的抵抗能力。

2、食管癌的症状有哪些?

食管癌的症状较为隐秘,在早期通常表现为吞咽时偶尔会有哽咽感,食物通过缓慢,有停滞感或感觉有异物附着,在胸骨后剑突下有灼伤、针刺或牵拉摩擦的感觉。这些症状时轻时重,有时甚至在饮食后消失,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吞咽会越来越困难,最后连水和唾液都不能咽下,患者逐渐消瘦、脱水、乏力。若出现胸痛或背痛,即是晚期症状,而后根据癌细胞侵犯的部位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如侵犯喉返神经会出现声音嘶哑。

3、如何早期发现食管癌?

最新的《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一直到75岁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终止筛查。对于符合筛查年龄,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

(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4)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

(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食管癌极高发地区,对于筛查目标人群推荐每5年一次内镜普查。对于其他地区,推荐对目标人群进行食管癌风险分层初筛,对高危个体每5年进行一次内镜筛查。对筛查发现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病变直径大于1cm 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内镜随访。其余患者可2-3年进行一次内镜随访。

4、预防食管癌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对于食管癌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但预防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警惕含亚硝胺类物质的食物,远离霉变食物,不过快饮食,不食用滚烫食物,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量,保持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提升免疫力,均可以有效预防食管癌。

来源: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