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通常把抑郁症称为“心灵感冒”,可见抑郁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

它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精神障碍,可伴有焦虑、自杀观念和行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及睡眠障碍、食欲紊乱、躯体不适等症状群,绝大部分患者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但自杀观念强烈、出现精神病症状者自知力常缺乏。

抑郁症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有的甚至长达数年,虽然大部分患者可以缓解,但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程。

1、老年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老年抑郁症患病率高达15%,临床表现往往不太典型,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一般以抑郁心境、疑病观念、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躯体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还可表现为思维迟缓、兴趣减低、自我评价低、智力衰退、言语和动作减少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会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脑梗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并发抑郁症,因此这类患者家属更需要了解老年抑郁症,早发现早治疗。

2、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一回事吗?

抑郁症与日常生活中伤感和灰心不同,其基本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同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会体验到悲伤、痛苦,甚至绝望,这些明确的事件引起的抑郁和悲伤,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和情感表现,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太长。但是,有些人的抑郁症状没有明确的诱因,如果在生活中发生了不良生活事件,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周甚至更长,且日渐加重,对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抑郁症,应及时到精神科就诊。

3、怎么会得上抑郁症呢?

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大多数研究认为抑郁症“偏爱”以下人群:

(1)有抑郁症阳性家族史的人群。

(2)女性人群。女性患病率约是男性的两倍。

(3)长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人群。

(4)处于应激状态的人群,如某些社会事件、天灾人祸的受害者等。

(5)情绪化、低自尊、内向性格、焦虑、强迫特质人群。

(6)存在不良嗜好的人群,如对酒精或其他成瘾物质的溢用、依赖等。

(7)处于更年期、老年期的人群。

(8)童年有过悲惨经历的人及离异或独居者。

4、抑郁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抑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控制急性症状,情绪有所稳定后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团体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心理治疗和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自杀观念强烈、抑郁性木僵患者可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此外,好的兴趣爱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宽容豁达的心态对治疗也有所帮助。

5、吃抗抑郁药会上瘾吗?

吃抗抑郁药不会成瘾,也不是一经服药便终生不能停药。抗抑郁的治疗时间通常比较长,有些患者突然自行停药或减量,可能会出现撤药反应,比如焦虑、出汗、头晕、消化道不适等,应当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停。另外,抗抑郁药虽然本身不会上瘾,但不排除某些患者对药物有心理依赖,这种依赖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转移注意力、疾病宣教、认知行为治疗等得到改善。

6、运动能治疗抑郁症吗?

运动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生理症状。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建议在专业人士监督下进行每周3次以上、每次至少30-60分钟的规律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游泳、广场舞、瑜伽等,年龄大或者体质差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每天可进行1-2小时的户外散步。相比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运动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更明显。

7、抑郁症的运动处方小贴士有哪些?

(1)平时要减少久坐,挑选喜欢的运动项目,在身体能耐受的情况下,强度越大越好。只要动起来,就是在预防抑郁了。

(2)当出现抑郁症状时,可以尝试运动处方,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的运动项目,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1~2个月没有明显改善,建议尽快到精神科就诊。

(3)在接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时,也可以配合运动疗法,这样不仅会增强疗效,而且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4)社会支持也是运动疗法起效的助推器,与朋友或家人一起运动,会增加治疗成功的机会。

8、日常生活中,如何使自己保持好心情?

(1)保持活泼开朗、愉悦自信的日常心态。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2)正确面对挫折。遭遇挫折时及时调整心态,不被挫折创伤阴影所笼罩。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规律生活,锻炼身体,合理饮食,睡眠充足。

(4)扩大人际交往。闲暇时和亲朋好友一起互相倾诉自己的心事,商讨解决办法,做出理性的思考。

(5)培养兴趣爱好。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对预防心身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6)管理压力与情绪。学会至少一种自我调节方法,比如定期去旅游、运动、欣赏音乐、阅读等,这些美好的感觉会增加愉悦与自信。

9、面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应注意什么?

(1)心理支持:由于抑郁症患者常缺乏自信,悲观甚至绝望,家属应多与患者交谈,多鼓励患者。

(2)密切观察:家属应加强观察,防止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自伤等行为。

(3)督促用药:家属应了解抗抑郁症药物的基本知识,督促患者用药,配合医生一起支持患者的治疗。

(4)生活护理:注意调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病情较轻者,应多陪患者运动、减压。

(5)鼓励社交:鼓励患者回到亲朋好友的社交圈子中,接受他人快乐的感染,获取社会支持的力量。

来源: 《从头到脚话慢病——老年慢病护理问答》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