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琵鹭属于涉禽类,身体是白色的,具有“三长”的特点,即喙长、颈长和腿长。体长通常在60~80厘米之间。其羽毛主要为白色,成鸟在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黄色冠羽,前颈下部有黄色颈圈。非繁殖期冠羽不明显且色淡,无颈环。黑脸琵鹭的额、喉、脸、眼周和眼先全为黑色,且与嘴的黑色融为一体,形成其独特的面部特征。黑脸琵鹭的嘴长而直,黑色,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与中国的古典乐器琵琶相似,因此得名。

黑脸琵鹭主要栖息于湖泊、水塘、沼泽、河口至沿海滩涂的芦苇沼泽地。它们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性机警避于人,在海边潮间地带及红树林和内陆水域岸边浅水处尤为活跃。黑脸琵鹭常在滩涂湿地中觅食,这些湿地是它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地。

黑脸琵鹭主要在浅水滩涂上觅食,平时吃一些水生动物,比如鱼和虾等。捕食时,它们将扁平的嘴喙插进水中或泥中,一边搅动一边前行,并通过嘴部敏锐的触觉寻找藏在泥沙里的鱼、虾、蟹以及软体动物,抓到后我会用嘴紧紧夹住猎物,然后将嘴巴提出水面把猎物一口吞进肚子里。有时为了换换口味,我也会吃一些昆虫和水生植物。

黑脸琵鹭具有显著的迁徙习性。每年3-5月份,它们会从主要越冬地,如台南市的曾文溪口,飞抵中国东北部的繁殖地,大连庄河市等地觅食、繁殖。这一迁徙过程是黑脸琵鹭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在繁殖地筑巢、产卵并孵化幼鸟。

黑脸琵鹭一年繁殖一次,每年的4~8月为繁殖期,其繁殖地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辽东半岛的大连,以及东亚的朝鲜、韩国三八线附近的一些岛屿上。位于庄河市石城乡形人坨和王家镇元宝岛的大连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是已知黑脸琵鹭在我国大陆的唯一繁殖地。黑脸琵鹭的越冬地主要在台湾台南县的曾文溪口,其数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二分之一。黑脸琵鹭每年都往返于海峡两岸之间,两岸人民的交流每年都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两岸人民都因拥有黑脸琵鹭而感到自豪,又同时感到保护好黑脸琵鹭的责任重大,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祝愿黑脸琵鹭种群不断发展扩大,在海峡两岸自由飞翔。

黑脸琵鹭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濒危物种。为了保护黑脸琵鹭及其栖息地,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在黑脸琵鹭的主要繁殖地和越冬地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这些保护地不仅为黑脸琵鹭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还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位于中国辽宁省的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黑脸琵鹭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黑脸琵鹭不仅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了解其生活习性、关注物种现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努力,为黑脸琵鹭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确保它们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在湿地中优雅地飞翔。

参考文献:

[1]. 与潘豪.优雅美丽的“黑面天使”——黑脸琵鹭[J].图说科学.

[2]. 苏大鹏.黑脸琵鹭返乡记[J].经济日报.

[3]. 曹梓轩.条子泥湿地上的“黑面舞者”——黑脸琵鹭[J].神秘大自然.

[4]. 胡毅田.黑脸琵鹭的千里情缘[J].自然的生命.

来源: 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