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吱咯吱……”黑暗的夜里突然出现一种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声响,在安静的夜晚显得尤其刺耳,这是什么声音呢?是磨牙的声音。
“磨牙”是指人在睡眠或醒着时,无意识地上下牙齿彼此磨动或紧咬的行为。
一、什么是磨牙症
正常情况下,上下牙齿之间的咬合是发生在清醒状态下的,由于神经肌肉的保护性反射,人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用了多大的力。但有些人在入睡后,下颌肌肉节律性、间断性地收缩,引起牙齿移动而发出磨牙的声音,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夜磨牙。除了夜磨牙,还有一部分人在清醒状态下也会下意识地出现无明显牙齿移动、无声音的牙齿紧咬。因此,磨牙症是指以下这两种情况:睡眠状态下的夜磨牙和清醒状态下的紧咬牙。
磨牙症儿童和成人的患病率分别为3.5%~40.6%、8%~31.4%,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约为3%,本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磨牙症可导致牙体硬组织过度磨耗、牙周组织创伤、关节及咀嚼肌损伤、修复体及种植体的并发症,严重时直接影响口腔咀嚼功能,甚至还可能引起慢性口颌面部疼痛,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此症一般可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主要诊断依据为患者自述或他人告知有明确的磨牙或紧咬牙问题,结合患者年龄、病史长短、牙齿异常磨耗及肌肉不适症状等情况,可协助判断磨牙症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临床上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夜磨牙症的金标准。
二、为什么会出现磨牙
1.精神心理因素:压力、紧张、疲劳以及不良情绪均与磨牙症有关。多数磨牙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中枢神经和睡眠因素:磨牙症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递质异常,或睡眠受打扰所导致的轻度觉醒异常有关。
3.遗传因素:磨牙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4.生活习惯因素:吸烟、饮酒及咖啡因的摄入与磨牙症相关,吸二手烟与儿童和青少年的磨牙症显著相关。
5.呼吸及气道问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气道狭窄与磨牙症有一定关联。
6.咬合因素:咬合关系不协调也可能会引发磨牙症。
三、磨牙症如何治疗
咬合板治疗
咬合板是治疗磨牙症的常用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主要目的是分散磨牙时产生的负荷,防止牙齿硬组织损伤,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和颞下颌关节不适症状。但长期使用有导致咬合紊乱的风险,需要密切随访,不遵医嘱者禁用。
肌松弛治疗
对于存在明显肌紧张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针对肌肉的理疗按摩、肌痛点封闭等治疗,以降低肌张力。
咬合干预
对于存在明显咬合干扰、咬合创伤的患者,需要调磨除非生理性咬合接触,必要时采用正畸治疗;对于过锐牙尖、嵴,可适当调磨圆钝以减小劈裂风险。
多学科联合治疗
对于存在明显精神心理问题、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与心理医师合作,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治疗和生活习惯指导,调节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指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周期,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及口颌系统情况,结合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磨牙症的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2.饮食调节:均衡营养,避免晚餐过饱或摄入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尽量避免食用兴奋性食品和饮料,比如咖啡、巧克力、可乐等,减少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注意补充钙质,可以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按时刷牙、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以维持口腔健康。
4.心理调节:要学会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
5.避免不良刺激:如避免吸烟、饮酒。
6.睡眠环境:营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或观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
7.保持正确姿势: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也可能会导致磨牙。
通过对磨牙症的了解及以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磨牙症的发生,保护牙齿和口腔健康。
作者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神经内科 许文锋
来源: 许文锋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