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尚润生,山东威海人,2005年生,现就读于厦门大学,致力于古生物和演化研究及科普活动

古生物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和当今生物科学和物理学高度关联的学科,无论是采取断层扫描技术解析化石背后的秘密,还是通过地磁法、同位素化学法确定地层年代,古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接近一门实验室科学。前些年,古生物业界内戏称的好化石等于好文章的时代似乎已经要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当我们把目光移向150年之前,在19世纪,那个古生物学还是一门博物科学的时代,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那个还是遍地牛仔和拓荒者的美洲大陆上,两位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跑马圈地”竭尽自己可能的发现新的化石、描述、命名。那是过去古生物的黄金时代,在而这段尘封在美国漫天的西部黄沙中的历史,也因为这两位科学家的激烈斗争而被称为“化石战争”

故事的第一位男主人公叫做爱德华-科普,1840年出生在美国费城的爱德华-科普是一位典型的美国小伙,拥有那个时代美国人的典型特质——勇敢、大胆以及傲慢,在那个时代,科普的家庭出身很不错,他的爷爷托马斯-科普在1821年在费城成立了一家小型航运公司,公司的经营一直很不错。等到科普出生时,科普家已经算得上费城当地小有名气的家族了,那时的科普家在费城郊外拥有一座庄园,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爱德华-科普从小就经历和他人不一样的教育,因为爷爷托马斯和父亲艾尔佛雷德都是贵格会成员,他们不愿让爱德华过早的接受学校教育,而是让年幼的爱德华-科普徜徉在家族庄园的奇珍异草之中。或许在今天看来这种想法让我们不敢苟同,不过不得不说家族对小科普的教育却十分成功,庄园中的各种生物极大地激发了年幼的科普内心对于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为科普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怀揣着对古生物学的热爱,科普在21岁时说服了自己的父亲赞助自己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而科普也并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大学的第一年科普就高效的产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于是乎一时之间科普在当时的学术界风头无两,与此同时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华和对自然科学敏锐,科普成功入选费城自然科学院,成为了当时费城科学院中最年轻的院士,在费城科学院中科普师从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学者雷迪。

不过科普在费城科学院的安稳日子并没有过太久,不到一年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血气方刚的科普刚磨刀霍霍准备在战场上好好应用自己学习到的解剖学技术,结果就被父亲艾尔弗雷德运用家学传承通过自家的航运公司将科普送到了欧洲,当时的欧洲可谓科学的中心,让来自美国的科普顿时有了乡下小伙进城的感觉,此时的欧洲学术讨论正激烈的进行,无论是拉马克的学生和居维叶的学生对古生物学定义的争执还是赫胥黎等人在英国的影响,让科普仿佛来到了新大陆,在欧洲的几年里科普走访各个国家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而在柏林大学,科普遇到了将会与他纠缠不清一辈子的男人——查尔斯-马什。年长科普九岁的马什当时正在柏林大学攻读古生物学博士,正所谓他乡遇故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日耳曼尼亚相遇的两位美国人因为共同的研究领域和相似的性格感情迅速升温成为至交好友。

故事如果到这里就结束的话,二人可能成为想日后沃森和克里克那样的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可惜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二人先后回到美国,那时的科普在美国学术界已经小有名气又因为师从古生物大师雷迪而大家被看好将来继承雷迪的衣钵成为美国古生物学家的领导者。而科普也一如既往的在学术界深耕细作,他描述了多种全新的生物,其中就包括美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肉食恐龙——鹰爪暴风龙。

相比起科普在美国学界的稳扎稳打,一时之间刚刚从德国回国的马什显得有些根基不稳,不过马什却有一个最大的外援——他的舅舅乔治-皮博迪。乔治-皮博迪是现代慈善的发起者同时是日后金融巨鳄摩根家族的最大资助人,仅仅这两个头衔就让我们感受到马什这位钻石舅舅的不一般,相比之下小有家资的的科普家族在这位当时美国最大的社会公益家的面前只能说小巫见大巫。马什回国之后迅速动用自己舅舅的钞能力出资15万美元在耶鲁大学筹建了古生物的圣殿之一的耶鲁大学皮博迪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直至现在仍是耶鲁大学校内最大的博物馆,而拿到赞助的马什也顺理成章的成为皮博迪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随后马什又继续动用钞能力在耶鲁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古生物学系和第一个系统的古生物研究室,同时他又全面对标自己的好友科普在全美范围内资助了大量动物园和植物园,正当人们以为美国的古生物学会在马什和科普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蒸蒸日上的时候,不出意外的意外发生了。

当时的科普相比起马什更加疯狂地追寻化石,那时他甚至住在了采石场的边上只为了能获得第一手的化石资料,而就在科普一次兴致勃勃的邀请自己的好友马什参观自己采石场出产的化石之后,科普却发现自己采石场的化石产出自那以后显著的减少了,经过一番调查之后科普才发现自己这个小伙子被马什这个老同志不讲武德的偷袭了,马什买通了看守采石场的工作人员就这样让本该出现在科普桌子上的化石出现在了自己的研究室中,得知真相的科普勃然大怒,两人也因此交恶。

而之后,科普像是走火入魔了一般疯狂的研究化石,而这种疯癫的状态也使他的研究漏洞百出,终于在对蛇颈龙类的研究时,科普在自己老师雷迪已经给出过正确的蛇颈龙复原的情况下还是鬼使神差地把蛇颈龙的化石拼接反了,并声称自己发现了一类全新的蛇颈龙类型——短反蛇颈龙即脖子和尾巴是和雷迪老师发现的蛇颈龙相反的。尽管雷迪老师曾多次暗示科普他的错误,可科普还是执迷不悟甚至在后来又描述了另外两种被他归为“短反蛇颈龙”的物种,最终无奈的雷迪只能在费城自然科学院的一次例会上指出科普的错误——他拼接的蛇颈龙化石脊椎骨是反的。这个错误的离谱程度不亚于一位知名数学家发表在Science上的论文推导步骤中有一步1+1=3,恍然大悟的科普立马尝试收集并销毁所有报道过“短反蛇颈龙”的资料。可得知了自己的对手犯了如此滑稽的错误马什又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立刻买下了所有刊载过科普论文的报刊,并花大价钱让他们加印以至于科普的错误被闹得人尽皆知,科普书年来在学术界积攒起的声誉与瞬间消失殆尽。

做完一切的马什还觉得不够,于是他在报刊上公开撰文称“美国的古生物学家们没有精力去挨个研究科普院士数以万计的错误”,同时马什对科普过往黑历史的查找有初见成效,他成功的发现科普命名的鹰爪暴风龙(Laelaps Aquilunguis)中暴风龙的“Laelaps”曾被用来命名一种昆虫,于是根据优先率科普的命名是无效的,马什顺水推舟将这一物种重新命名为鹰爪伤龙,由此堂而皇之的窃走了科普命名的成果。

经此之后两人的关系可以说用形同水火来形容,而与此同时广袤的美洲西部传来了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的消息,两位积怨已久的古生物学家即将在西部这片广袤的战场上开展起一场争夺化石的不死不休而战争。

化石战争(Bone War)正式拉开帷幕!

来源: 润生和恐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