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的疾病。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等,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可参考如下:

**普通感冒:**由多种不同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和咳嗽等。

**流感(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传染性。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咳嗽、鼻塞、喉咙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乏力等。

**新冠病毒感染:**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可能合并嗅觉减退、味觉异常等症状,也会有发热、咳嗽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

**支原体感染相关疾病:**支原体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咽痛,传染性较强,常常呈聚集性发病。

**呼吸道合胞病毒:**今天重点讲一讲,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些事。它虽然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RNA病毒,但它并不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疾病,在1956年从黑猩猩的呼吸道中分离出来被发现,因为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得名。

**如何传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它可通过飞沫、气溶胶和密切接触引起传播,触摸带有病毒的表面,如门把手、玩具等也会引起传播;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该病的高危人群,6月龄以下的婴儿,尤其是冬季出生的婴儿要格外注意。另外,合胞病毒可在特定场所引起暴发流行:如养老院、月子中心、儿科病房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聚集的场所。

**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感染潜伏期通常在4-6天,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年龄、既往感染史、个体差异等不同,症状会有所差别。一般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

**感染后应怎么办?**从首次发现RSV病毒至今已超过60年,但全球尚无针对合胞病毒感染者的特异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不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病程,大多1-2周可自愈,少数持续1个月左右。而且,大多数患儿都是轻症。如果出现明显的高热不退、厌食烦躁、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合胞病毒可以重复感染,也易发生聚集性传播,在暂无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预防感染。(一)如果症状轻微,尽量居家隔离休息,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二)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遵守呼吸卫生礼仪;(三)在任何场所均应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不用手触碰眼、口、鼻;(四)在进入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时,要做好儿童的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来源: 急性传染病防制科 阴炳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