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海南,随处可见椰子树,可谓无人不晓。但在一些地方,这种树比椰子树还出名,那就是酸豆树

特别是在海南岛南部,如三亚、儋州、乐东、陵水、屯昌等市县,酸豆树几乎家喻户晓,其中三亚尤甚。

酸豆树一般有十来米高,最高的也能长到二三十米,远远望去枝繁叶茂,酷似一把偌大的遮阳伞。而暗灰色的树皮,加上不规则的纵裂,让酸豆树看起来比它实际树龄更显老。

至于酸豆树的叶子,则与它这么大的树形极不相配,小小的长圆形,一枝可长小叶片7至20对。酸豆树的花同样开得小气,花量较少,花色以黄色为主,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小苞片仅2枚,花开得有些稀疏。

酸豆是酸豆树的果实。在三亚的水果摊上,时常能见到酸中带甜的熟透的酸豆。酸豆树1998年被确定为三亚市的市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酸豆树的叶、花、果都可食用。并且从叶到果,无处不酸。

过去,三亚一些渔民煮鱼汤时喜欢浇上几勺酸豆酱作为调味料,酸甜鲜香的鲜酸鱼汤就成了渔民美味又营养的美食。哪怕出海去个月余也不用担心,有上好的酸豆酱作为美味调料,加上现捕的鲜鱼,这样的美食想起都能让人垂涎三尺。

有关资料显示,酸豆果肉富含糖、醋酸、酒石酸、蚁酸、柠檬酸等成分,在食品领域主要用来做调味品、饮料、果酱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今,随着酸豆制造工艺的进步,酸豆汁还被制成了饮品,并以其独特的酸甜口感征服消费者的味蕾,深受大众喜爱。

酸豆树的拉丁学名是“Tamarindus indica”,“indica”是表示印度的拉丁种名。酸豆树的老家却并不是印度,就学界研究来看,酸豆的老家在非洲,在苏丹、喀麦隆、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等国都发现了野生酸豆树的存在。

不知道酸豆树是如何漂洋过海并最终根植琼崖的。酸豆一落地便有了户口,便开始了本土化的驯化过程。这似乎也是物竞天择的一个范本,即在干旱少雨的琼西南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在温润潮湿的岛东北同样成形的椰子林带遥相呼应。

注:内容参考海南日报等,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 科普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