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脆蜜金橘果实成熟期生长特点

脆蜜金橘从开花到果实成熟期为150天左右,果实生长过程包括细胞分裂期、果实膨大期、细胞增长期和果实成熟期四个时期。目前刚好处于细胞增长期(也叫上水期)的下半时段,国庆后进入果实成熟期。上水期果实汁囊含水量迅速增加,糖分也逐渐增加,果实横向生长比纵向生长更快,果形逐渐从长椭圆形向圆球形生长。

由于脆蜜金橘有高糖低酸的特点,在商业化种植过程中,其成熟期有较大的弹性。高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低可滴定酸,只要果实长得够大,采取合理的促糖转色措施,是可以提前上市的。试验验证过成熟期最短为130天左右,着色面积在七成以上。

脆蜜金橘的另一个特点是果实进入成熟期后,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在转色期及完成转色后,随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断上升,泡汁含糖和含水量同步增加,表现出果径和重量不断增加。

二、转色期肥水管理

转色期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继续膨果壮果,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保证果品的内在质量,特别是其口感、化渣度;三是果实的商品外观,主要是色泽和光洁度。

前面分析了脆蜜金橘在上水期和成熟期的生长特点,为了更好实现以上三个目标,将转色期的肥水管理总结为“两肥一水”。

1.“两肥”。指壮果肥和转色肥。壮果肥以高钾型无机营养为主体,根据果树长势和挂果量,配合有机营养使用;转色肥以高磷高钾无机营养为主,此时果实已经转色,如树势偏弱,可配合氨基酸等有机营养使用。

今年大部分果园挂果量偏多,转色期营养消耗过大,如不及时补充营养,明年将有很多果园进入小年。

2.“一水”。指在转色期一旦遇到高温和晴热天气,每周应当全园补水一次,以保持土壤湿润。

脆蜜金橘的良好口感,既取决于果园的土壤条件、有机营养质量,更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同等栽培条件下,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年份,果品整体品质(化渣性)会下降。持续稳定的水分供应,是保证脆蜜金橘品质的重要保证。不少坡地果园为了提高保水效果,全园或者是行间使用地膜(黑膜或双色反光膜)进行覆盖,也有部分果园使用自然留草或生物覆盖的方法,以提高旱季土壤墒情。

地膜覆盖效果好,但负面影响也大,尤其是土壤孔隙度偏小、地势偏低的果园,遇到持续秋雨容易死根烂根。相对而言生物覆盖在提高土壤墒情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杂草的作用,改土松土的效果也更好。

三、转色期病虫防控

1.重点防控的病虫。8月底至9月上中旬,重点防控红蜘蛛、锈壁虱、椿象、蝗虫、疫霉褐腐病、黑星病、炭疽病。入秋后气温下降,红蜘蛛会进入全年第二轮暴发期,需要在发生初期连续防治两次,尽量选择复配药剂,虫卵兼杀;椿象、蝗虫巡园时见虫就杀,无虫时可不加药;近年疫霉褐腐病全年多次发生,病原基数较大,有病无病都需要预防一次,黑星病和炭疽病预防即可,保证黑星病不上果。

果径够大是转色的前提和基础,在做好病虫防控的同时,叶面补充高钾+有机营养,促进果实膨大。同时为着色做好准备工作,推荐方案:含稀土元素的有机钾+海藻寡糖钙+诱抗素,对果面比较粗的,可以加氨基酸+胺鲜酯,可提高果面商品性。

2.防好膜前病虫。裂果、冻害、鸟害等是脆蜜金橘转色后最大的损耗,严重时损失超过80%,“三避”技术的应用,大大缓解了这一生产难题。

而“三避”技术也让红蜘蛛从冬季的次要病虫害,上升为重要的病虫害。因为冬季盖膜后,膜内温度上升,特别是高度较高的大棚,棚内干热的环境经常引起红蜘蛛大暴发,不但导致果实商品性严重下降,也极大影响果树来年的长势和产量。

膜前病虫重点防控红蜘蛛、疫霉褐腐病、炭疽病,病害一般在回南天棚内高温高湿时容易发生。

膜前药除了要达到防控效果,更要注意农残的影响,原则上要使用低毒、微毒农药,或者是使用无农残的生物农药。有条件的基地,推广使用捕食螨、诱虫器等安全病虫防控手段。

四、建议

1.突出自然着色。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农产品安全越来越关注。漂亮的颜色确实让脆蜜金橘看起来更加诱人、更能调动消费欲望,但其前提是安全和品质。所以,在脆蜜金橘的着色上,突出以营养、气候、农事管理等自然着色方式,包括增施有机肥、转色期增加磷钾营养供应,基地建设时选择更适合的种植区域,秋季温差更大的小气候环境。

2.按正常节奏上市。不同等级之间有比较大的价格差,造成整个行业都在追求大果率、特果率,于是多次和超量使用调节剂就不可避免。一方面大大推迟了上市时间,调节剂的膨果效果要超过所有的营养手段,但每多使用一次都会推迟上市20~30天的时间。笔者走访发现,推迟上市的脆蜜金橘果园,其平均售价不超过10元,且产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果树超量挂果,会导致树势衰退,形成非常明显的大小年,甚至引起树体早衰。

今年雨水比较均匀,整体上产量和大果率都比较高,建议主产区的种植户按正常的节奏上市,而主产地以外的产区,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光热条件,在主产区上市前采收销售。

3.不过度追求大果率。特级果、一级果虽然在价格上远远高于其他等级,在相同成本及损耗率的情况下,其终端售价也会更高,在市场上走量有限,市场走量还是集中在二级果和三级果。在技术服务中经常强调大基地不要过于追求特果率,更高的特果率,意味着更加精细的管理。从实践看,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社会资本投资的大型脆蜜金橘生产基地,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上,都无法与小农生产模式比肩,因为农民付出的只是时间,而企业付出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本。更高的特果率,同时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农业生产不可控的因素太多,要实现超越常规的目标,只能通过设施化来减少更多不确定的因素,投入更多的肥料和农药,在基础设施、农业投入品和管理上都会增加更多的成本。而且,就算最终实现了生产目标,在销售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效益。

作者 丨 广西融安县科学技术协会 韦建勋

来源: 韦建勋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