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种朝天椒长势如何呢?日前,广西浦北县张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农技工作者到合山村委和木根村委的椒田进行技术指导。在合山村委赤坭岭村民马德佳的椒田里进行检查时,发表炭疽病发病比较严重,有的整株已经枯死,还有少量植株发现有蚜虫为害。经过几天的走访,发现这是普遍现象。

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原因是朝天椒价格低迷,市场收购价在3~4元每公斤,严重挫伤椒农的积极性,很多椒园已经失管。朝天椒是比较容易受病虫害侵染的农作物,椒农在管与不管之间作艰难的选择。对于继续管理的朝天椒,一定要对症下药,防治好炭疽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一、炭疽病

1.症状表现。朝天椒辣(甜)椒炭疽病是因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附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便能引起幼苗发病;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伴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菌源。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成褐色,中间淡灰色,病斑上轮生小黑点。果柄受害,生褐色凹陷斑。茎和果梗染病时,可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稍凹陷,干燥时易开裂。果实受害,开始产生水渍状黄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继而稍凹陷,中央灰褐色,上有隆起的同心轮纹,轮纹上密生小黑点。因其病原不同,又可分为黑色、黑色多毛和红色炭疽病。

黑色炭疽病在果实上为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稍有凹陷,有同心轮纹,到后期会出现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盘),干燥时病斑干缩破裂,叶片上有水渍状斑点,褐色,中间还会出现小黑点的大病斑。

黑色多毛炭疽病为害老果的生长,老果容易发病,病斑大体上与黑色炭疽病相似,只是它上面的黑点更大更黑,在潮湿的天气里,还会有黏液溢出。

红色炭疽病对嫩果和老果的为害比较严重,产生水渍态状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上面分布着密集的橙红色小点,潮湿时病斑表面会有淡红色黏液溢出。

2.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中耕除草时避免伤害植株根部。

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适量补充钙、硼等微量元素,忌施用无腐熟的有机肥。发现少量病果、病叶可摘除并深埋或烧毁。

预防果实日灼,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菌浸染源。

发现指天椒炭疽病时,可用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5%咪鲜胺水乳剂800~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异菌脲悬浮剂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外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防治;严重时可加0.04%天然芸苔素10000倍液,每次喷雾时要注意药剂用量,避免产生药害。

二、蚜虫

1.形态特征。指天椒蚜虫个体小,体长2.1~2.3毫米,颜色变异较大,如有绿色、浅黄色、深绿色、紫褐色、橘红色,有的薄斑白粉,头和胸黑色等。在生活史中有多种类型的个体,有两性生殖和孤性生殖,因而在种类的区别上较为困难。

2.生活习性。蚜虫群体密度过高或植株老化或生长不良时会出现大量的有翅蚜虫进行迁飞扩散,并借风传播,扩大为害范围。有翅成虫对黄色具有很强的趋向性,对银白色则有负趋向性,喜在温暖干燥环境下生活,当气温在18~25℃相对湿度在75%以下时可大量发生繁殖,春末夏初和秋季是为害高峰期。

3.为害特征。辣椒蚜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辣椒的叶背、嫩叶、花梗、荚果上吸食汁液,辣椒受害叶片黄化、卷缩,植株矮小,生长不良,严重的甚至萎蔫枯死。此外,蚜虫是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导致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作物严重减产。

4.防治措施。在朝天椒定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枝落叶清理干净后集中烧毁;利用蚜虫的趋黄习性,在蚜虫发生初期,将黄板涂上机油悬挂于植株行间,高度与植株持平或稍高出一些,隔7~10天重涂1次机油,效果较好;用银灰色的反光膜进行地面覆盖,或在大棚周围悬挂10~15厘米宽的银色膜条,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发现虫源时可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或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3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10%烯啶·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阿维·唑虫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或12%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或26%螺虫乙酯·联苯菊酯悬浮剂4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均匀喷雾。

作者 丨 广西浦北县张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钟祥伟 冯恩位 吴小梅 谢日丽 姜美辉

来源: 钟祥伟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