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大寒时节,寒冷冬季是羊疾病的高发时期,那么养羊户该如何管理呢?以下给养殖户介绍几种冬季养羊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冬季养羊常见病及防治措施

1.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这是一种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只在山羊中发病。发病后,山羊会产生咳嗽、高热等症状,经过诊断会发现,山羊会产生纤维蛋白性炎症。

发病原因:冬季羊舍通风效果差,山羊因受寒、受潮和缺乏营养而患病。发病初,山羊的体温快速升高,出现精神不振现象,接下来会产生严重的咳嗽和脓性鼻涕。该急性病例在15天内造成最高93.8%的死亡率,损失惨重。

防治措施:一旦发病,治疗过程中,可以利用皮下注射磺胺嘧啶钠或新砷凡纳明“914”等方法,也可以应用口服治疗法,将氯霉素和土霉素同羊的饲料进行混合喂食,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2.羔羊痢疾

这是一种通常在初生的羔羊中产生的急性毒血症,一旦发病,羔羊的小肠会发生溃疡,且出现腹泻现象,7日龄以内的羔羊受这一疾病威胁的几率最大,一旦发病会导致羔羊大量死亡。

发病原因:羔羊通常身体相对虚弱,再加上冬季气候寒冷,容易受冻。该疾病以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另一个传播途径是脐带创伤。

防治措施:应用灌服的方式将土霉素灌入羔羊体内,同时灌服胃蛋白酶,每日喂药2次。也可以将水同小苏打、次硝酸铋、磺胺脒等进行混合,每日灌服3次。如果羔羊产生了严重的脱水和腹泻的现象,还必须每日为其进行1~2次的补液,并将5%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

3.前胃弛缓

前胃弛缓会导致病羊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衰退,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在这一过程中,病羊的食欲下降,饮食逐渐减少。

发病原因:冬季羊以较老的秸秆等不易消化的物质为食物,导致其反刍逐渐减少,且呼吸呈现出短促的现象。瘤胃蠕动的频率降低,同时粪便呈现出色暗、干硬的特点。

防治措施:防治过程中必须对病因进行查找,并加大饲养管理力度,对瘤胃环境进行改善,逐渐修复微生物区系。发病初期应进行1~2天的禁食,接下来应以青干草等易消化食物为主进行喂养;如果患病严重,每日还需对病羊进行10~20分钟的按摩,同时提供易消化饲料,促进病羊的胃肠蠕动。在提升病羊胃肠功能时,可以注射10%氯化钠溶液,也可以应用番木别酊和吐酒石进行灌服。

4.瘤胃积食

大量的饲料存在于羊瘤胃中,如果饲料过多,会增加胃体积,扩张其胃壁,导致严重的消化不良。一旦羊患上了这一冬季常见疾病,会停止嗳气和反刍,同时产生瘤胃蠕动消失和疝痛等现象。

发病原因: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羊在冬季食用了大量的粗硬易膨胀谷物和质量较差的饲料,如豆饼、块根类饲料等,同时,饮水还存在过冷的现象。当羊患上这一疾病以后,会产生精神不振、胃炎和酸中毒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喜卧,且腹部拥有较低的紧张度,会产生盲目运动的现象。

防治措施:用水将人工盐或硫酸镁、石蜡油、芳香氨酯等灌入羊体内,实现消导下泻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静脉注射11.2%乳酸钠、5%葡萄糖和5%碳酸氢钠;洗胃过程中可以使用2%石灰水,预防酸中毒现象的恶化。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病羊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较弱,应及时进行瘤胃切开抢救。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加大饲养管理力度

第一,调整日粮结构。将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添加到精饲料中,并为羊提供温水饮食。将包含胡萝卜、白萝卜等在内的青绿多汁饲料提供给羔羊、怀孕母羊,提升其免疫力。第二,加大羊舍清理力度。在日常羊舍清理的过程中,应注重通风和内部干燥,冬季还应注意羊舍的保暖;同时每日都需要对水槽、场地等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羊舍清洁,严禁羊舍内产生过高浓度的氨气或二氧化碳,为羊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第三,注重日常活动。每日都应将羊赶出羊舍,冬季应在中午左右为羊提供活动和呼吸新鲜空气的时间。

2.完善的防疫和驱虫制度

养羊之所以会受到冬季常见羊病的影响,同养羊户防疫和驱虫意识薄弱有直接联系。部分养羊户认为只要羊本身拥有较强的免疫力,就不会受疫病和寄生虫病影响。这就导致部分养羊户因防护力度不足,而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各地应从当地实际养羊特点入手,有针对性的制定防疫和驱虫制度,监督养羊户积极主动地使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苗等疫苗。同时,应同正规疫苗生产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养羊户能够对疫苗特点以及具体的注射方法产生深刻的认知,同时也保证疫苗提供的及时性和质量。通过合理注射疫苗来提升羊抵御冬季常见羊病的能力。

在驱虫过程中,可以对广谱驱虫药进行应用,并应用皮下注射等方法取代落后的口服药驱虫法,提升驱虫效果。

综上所述,动物疾病预防工作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养殖者必须对常见的动物疾病特点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进行全面的掌握,才能够为增加经济收入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 丨 南宁学院 谭春萍

来源: 谭春萍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