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天椒果小朝天,肉厚、色泽鲜红,辣味十足,醇香浓郁,品质独特,有活血消肿、暖胃祛寒、开胃消食等作用,是一种向天生长的小辣椒,而且辣度非常高,浦北、灵山和钦州现在已大面积种植。要想实现高产高效益,做好病虫害防治是关键,以下是指天椒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病毒病
1.症状表现。心叶枯死,田间症状表现为叶片或果实初期出现褐色斑,后期发展为坏死斑,造成顶枯。指天椒进入开花结椒旺盛阶段后,很容易出现叶片皱缩卷曲畸形,叶色斑驳失绿黄化,生长点萎缩,不长新芽,不发新叶,开花结椒逐渐减少,畸形椒不断增加,植株逐渐矮缩等现象。
2.防治措施。在指天椒生长发育期间,每10~15天叶面喷洒0.5%真菌多糖300~350倍液+1.8%辛菌胺醋酸盐800~1000倍液+0.04%天然芸苔素10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连续喷洒3~5次,均匀喷湿所有的枝叶和椒果,可以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为害。
二、炭疽病
1.症状表现。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成褐色,中间淡灰色,病斑上轮生小黑点。果柄受害,生褐色凹陷斑。茎和果梗染病时,可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稍凹陷,干燥时易开裂。果实受害,开始产生水渍状黄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继而稍凹陷,中央灰褐色,上有隆起的同心轮纹,轮纹上密生小黑点。
2.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中耕除草时,避免伤害植株根部。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适量补充钙、硼等微量元素,忌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发现少量病果、病叶可摘除并深埋或烧毁。预防果实日灼,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
发现指天椒炭疽病时,可用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5%咪鲜胺水乳剂800~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异菌脲悬浮剂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外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防治;严重时可加0.04%天然芸苔素10000倍液,每次喷雾时要注意药剂用量,避免产生药害。
三、霜霉病
1.症状表现。指天椒霜霉病是由霜霉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叶柄及嫩茎。叶片发病时出现浅绿色不规则形病斑,叶片背面有稀疏的白色薄霉层,叶片稍向上卷,后期病叶易脱落。叶柄嫩茎上的病斑呈褐色水浸状,病部也现白色稀疏的霉层。霜霉病对于指天椒为害比较严重,可造成大面积减产。
2.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地留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常规消毒处理。与非寄主蔬菜或其他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并及时深翻土壤。田间初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以滴灌、膜下软管灌较好,切忌傍晚灌水,阴雨天气也不宜灌水。
发病初期可用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9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8.75%杜邦易保800~10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700~800倍液,或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连续喷洒1~2次,效果不错。
四、根腐病
1.症状表现。根腐病主要发病部位仅局限于指天椒根茎及根部,该病一般在成株期发生。初发病时,枝叶萎蔫,渐呈青枯,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枯死,但叶片不脱落。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水渍状、褐腐,维管束虽变褐,但不向茎上部延伸。根很容易拔起,仅剩少数粗根。
2.防治措施。防治根腐病应采用浇根法,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抗枯宁(抗枯灵)800~1000倍液,或97%恶霉灵4000~4500倍液,或30%醚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5%咪鲜胺乳油1200~1500倍液,或80%乙蒜素乳油800~12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淋指天椒茎基部或灌根,使药液顺茎秆流到根部。每667平方米(亩)喷药液50~60公斤,或每穴浇灌药液0.2~0.3公斤。发病严重时,间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交替施用,药液喷足淋透。
五、疫病
1.症状表现。全生育期都可能发病,幼苗发病多在根颈部,最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病部明显缢缩呈黑褐色,幼苗易折倒。湿度大时,病部可长出稀疏白色霉层。成株期根颈部和茎及侧枝受害时,形成黑褐色长形斑,病斑可围茎,长3~5厘米。病健交界处界限明显,病斑凹陷或稍缢缩。受害植株上部叶色深,下部褪绿,叶片由下向上萎蔫、脱叶直至死亡。叶上病斑呈水渍状,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叶暗绿色,易枯缩脱落。果实多在蒂部先发病,病斑水渍状,无明显界限,而后向果面和果柄发展。病果先呈灰绿色,后呈灰白色软腐,有时有深褐色同心轮纹。病果常干缩而不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果上可看到稀疏的白色霉层。
2.防治措施。降雨前后及时喷洒保护性杀菌剂,防止病菌侵染。发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剂400~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甲霜铜微粉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的霜疫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面喷洒。以上药剂交替使用,7~10天1次,连续2~3次。
六、立枯病
1.症状表现。出土后稍大幼苗发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褐色斑,逐渐凹陷,并向四面扩展,最后绕茎基一周,造成病部收缩、干枯。病苗初呈萎蔫状,随之逐渐枯死,枯死病苗多立而不倒,故称之为立枯病。湿度大时病部常长有稀疏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2.防治措施。该病主要在指天椒苗期多发,发病后要注意药剂的混合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发病时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95%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2%克枯星4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严重时可加0.04%天然芸苔素10000倍液均匀喷施,连喷2次。
七、猝倒病
1.症状表现。指天椒猝倒病主要为害未出土或刚出土不久的幼苗,大苗很少染病。幼苗染病受害后,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绕茎一周后形成缢缩,往往子叶未凋萎,幼苗即突然折倒而贴伏地面,但植株仍保持青绿色,故称猝倒病。干燥时,水腐的茎部干枯、缢缩呈线状。发芽期染病,发病严重时造成烂种烂芽,使幼苗不能出土。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2.防治措施。及时检查苗床,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并喷洒72.2%普力克水剂400~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水剂800~1000倍液,或30%恶霉灵水剂1200~150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用配好的药液2~3升,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喷药后,可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土层湿度。
八、软腐病
1.症状表现。主要为害果实,多发生在青果上,果实染病后最初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点,迅速扩展,病斑变为淡褐色,果肉腐烂发臭,果实变形,病果多数脱落,少数留在枝上,失水以后仅留下灰白色果皮挂在植株上。
2.防治措施。除了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实行配方施肥、及时铲除病株、防治虫害等措施外,雨前雨后及时喷洒90%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加收米)液剂700~800倍液,或30%王铜悬浮剂400~500倍液,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000~12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可湿性微粒粉剂1000~1200倍液,或38%恶霜菌酯水剂800倍液。
九、疮痂病
1.症状表现。主要为害叶片、茎蔓、果实,尤以叶片上发生普遍。苗期发病,子叶上产生银白色小斑点,水渍状,后变为暗色凹陷病斑。如防治不及时,常引起全部落叶,植株死亡。成株期一般在开花盛期开始发病。叶片发病,初期形成水渍状、黄绿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病斑,粗糙呈疮痂状。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破裂,早期脱落。茎部和果梗发病,初期形成水渍状斑点,渐发展成褐色短条斑,病斑木栓化隆起,纵裂呈溃疡状疮痂斑。果实发病,形成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斑,潮湿时病斑上有菌脓溢出。
2.防治措施。可用90%新植霉素4000倍,或30%王铜悬浮剂400~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400~500倍液,或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400~500倍喷雾。以上药剂任选一种,交替用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视病情连喷2~3次。
十、蚜虫
1.为害特征。辣椒蚜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辣椒的叶背、嫩叶、花梗、荚果上吸食汁液,辣椒受害叶片黄化、卷缩,植株矮小,生长不良,严重的甚至萎蔫枯死。此外,蚜虫是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导致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作物严重减产。
2.防治措施。可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3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10%烯啶·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均匀喷雾。
十一、茶黄螨
1.为害特征。指天椒发生茶黄螨后,受害的叶片不能正常生长,逐渐变成黄褐色,叶缘向下卷曲、皱缩。嫩茎染虫会变成黄褐色,逐渐扭曲畸形。虫害严重时,植株矮小,不能开花不能结果,直至干枯。如果果实受害,会变成黄褐色,失去光泽,并逐渐停止生长变硬,失去商品性。在北方地区,茶黄螨主要潜藏越冬作物或者杂草根部越冬,来年天气转暖,刮风下雨时,借风雨传播。
2.防治措施。茶黄螨是有害生物,抗药性强,一般的杀虫剂效果差,建议选用专门的杀螨剂,如20%双甲脒乳油(螨克)1000~1200倍液(安全间隔期21天),或15%哒螨灵乳油2500~3000倍液(安全间隔期14天),或50%溴螨酯乳油1000~1200倍液(安全间隔期14天),或1.8%爱福丁乳油5000~6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喷雾防治。杀螨剂要注意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打药时重点喷施指天椒的幼嫩部位,连续喷药2~3次,每次间隔10~14天。
十二、烟青虫
1.为害特征。以幼虫蛀食花、果为害,为蛀果类害虫。为害指天椒时,整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便,使果实不能食用。烟青虫为咀嚼式害虫,一旦发生,减产不可避免。
2.防治措施。可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6000~10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5%顺式氯氯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0%甲氯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8%四溴菊酯乳油5000~6000倍液喷雾。每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在辣椒第一次采收前10天停止使用化学农药。
作者 | 广西浦北县张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钟祥伟
来源: 钟祥伟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