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化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小院建设。这些科技小院汇聚了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团队,他们扎根农村,与农民紧密合作,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田间地头。

通化市科技小院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服务,成为围着农民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助力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平台。尤其是集安市的4家科技小院,通过“做品牌、创效益、保质量、促发展”的方式,大力推广集安人参、山葡萄、五味子、软枣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积极贡献,推动富民兴边。

通化市科技小院与7家高校协同共建,是全省引进高校数量最多的地市州。通化县光华镇的蓝莓小院和雄蜂小院更是省内唯一的一地两院模式,生物科技与设施农业相得益彰。经过研发、驯化改良的熊蜂解决寒地浆果花期授粉不及时和授粉率不高的难题,使得光华本地蓝莓年增产15%。今年,蓝莓小院开展科技培训5场,培训农民1500人次,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蓝莓达6000亩,帮助1.1万人增收致富,并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通化市蓝莓产业在科技小院的助力下,产量与品质不断提升,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通化市特色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此外,通化师范学院的“中国农技协吉林辉南胡桃楸科技小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小院主要聚焦于适宜长白山林药间作生态种的胡桃楸种源筛选、优化关键种植技术,同时致力于提高生态种植胡桃楸质量标准并制定胡桃楸种苗生产操作技术规程。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通化市林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技小院的建设不仅带来了技术的创新,更培养了一批批知农、爱农、助农、强农的专业人才,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通化市科技小院共16家,驻地研究生达43人,发表专利13个,举办科普活动43次,培训农民1578人次,现场指导农民91次,指导农民1294人,真正实现了“建设一个小院,入驻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一个个科技小院如同广袤田野间闪耀的新星,正以其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活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通化农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 通化发布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