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科普·葡萄白粉病】

新疆葡萄常发生白粉病,如何防治?

据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报道,黑新两地科协于2024年10月28日签署合作协议。会议强调,加强科普资源对疆援助,为新疆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普支撑。另据佳木斯援疆12月8日召开援疆座谈会消息,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了解新疆的区情、民族政策等,增强政治意识和使命感,努力开创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简称“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黑龙江省科协发出了科普援疆号召,佳木斯援疆强调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基层干部、植物保护领域的科普工作者、佳木斯市下辖的科协代表,决定通过线上——‘科普号’助力新疆农业高效能发展,保障国家农业安全。

新疆农业大学赵震宇和郭庆元教授编著的《新疆植物病害识别手册》中,记录新疆常见植物病害274种,有果树病害54种,其中葡萄白粉病在新疆常见、多发”。那么,如何防治葡萄白粉病呢?

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由葡萄粉孢菌引起的葡萄白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不但在新疆发生,而且在宁夏和甘肃发生也较普遍,危害比较严重。其主要危害叶片,枝蔓、花序和果实也可发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芽鳞间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后又借风及昆虫传播、危害。其在气温25℃-28℃、相对湿度30%以上时就能发生流行。在葡萄白粉病发生前的开花期、果实生长中后期或发病初期,使用高效能的杀菌剂进行喷雾是当前控制葡萄白粉病应用最有效的方法。为确保葡萄白粉病的防控,现将高效能杀菌剂选用与应用技术分享如下:

首先是科学选择药剂。从农药登记证件时间来看,选用近10年来登记的新杀菌剂品种,正式首登时间依次为苯甲·吡唑酯(2016年)、氟酰羟·苯甲唑(2019年)、吡唑醚菌酯·戊菌唑(2019年)、吡唑酯·乙嘧酯(2020年)、戊菌唑·乙嘧酚磺酸酯(2020年)、嘧环·啶酰菌(2021年)、苯甲·肟菌酯(2021年)、氟唑胺·戊唑醇(2024年)、环丙唑醇·肟菌酯(2024年)等。从登记剂型来看,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GB∕T 19378-2017》要求的剂型农药,比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环保剂型,不选已淘汰的标称“水剂”的剂型农药。

其次是正确使用药剂。葡萄白粉病发生重的地区,在葡萄白粉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可交替选用200克/升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3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水乳剂3000-4000倍液均匀喷雾,重的葡萄园最多可喷施2次。也可用70%嘧环·啶酰菌水分散粒剂500—10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7天左右喷施1次,可视病情施药2—3次,注意该药不可与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或用25%戊菌唑·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1500—2500倍液均匀喷雾,隔7—10天喷施1次,可视病害发生情况施药2—3次。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上述农药时,遇有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勿施药。

果农朋友们,也可搜索三平科工科研人员撰写的《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的葡萄使用农药产品登记情况综述》一文,了解更多葡萄用药知识(如图)。

来源:富锦市城东街道办事处(综合整理自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佳木斯援疆,病情来源:《新疆植物病害识别手册》;植保策略支持:科普中国信息员,黑龙江省志愿者,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科普农药工作者 郑庆伟)

关注作物病虫科普,呵护美丽乡村振兴!

来源: 富锦市城东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