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是查找人体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病原体的核酸,用来来确定是否被病原体感染。因此一旦检测为核酸“阳性”,即可证明患者体内有病原体存在。

一、什么是核酸?

核酸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由多个核苷酸单体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根据其五碳糖的不同,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而RNA则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负责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录并翻译成蛋白质。核酸最早于1869年由瑞士医生和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分离获得,称为Nuclein。

二、核酸检测技术都有哪些?

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界的DNA复制过程,利用引物与模板DNA结合,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延伸,最终得到成千上万个相同的序列,通过对这些序列进行测序和比对,可以准确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病毒或细菌。

2、‌荧光定量PCR法(qPCR)‌:这是PCR技术的一种改进形式,通过在PCR过程中增加荧光探针,实时监测扩增过程中的荧光信号,精确计算出样品中目标病毒或细菌的数量,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核酸‌杂交法‌:基于DNA或RNA互补配对原理,将待测样本与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反应,通过观察和分析杂交带,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病毒或细菌。

4、‌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将新一代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和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污染、反应稳定等优点,适用于病原体检测、血液病毒筛查和环境微生物检测。

5、测序技术(NGS):NGS是一种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借助某些化学标志物在碱基插入DNA链时发出的信号读取序列信息,有速度快、通量大、准确性高等特点。

三、核酸检测在临床中有哪些作用?

1、病原体检测:通过提取患者体液中的核酸样本,利用特定的引物和探针进行PCR扩增或杂交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刚过去的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就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2、遗传疾病筛查:通过对患者DNA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导致遗传病的基因突变,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3、肿瘤标志物检测:某些肿瘤细胞的DNA或RNA表达异常,可作为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可以辅助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来源: 检验杨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