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是一种动物干燥体,属于中药的一种,由蝎子制成。市场上商品全蝎短缺,价格逐年上涨,目前蝎子的产量仅占市场需求量的20%~25%。因此蝎子养殖有着极广阔的前景。

一、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喜欢生活在背风、背光、干燥的山坡地带,常栖息在石壁的夹缝及建筑物缝隙、石块下等较隐蔽的地方。

蝎子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当食物来源不足时,它能连续几个月不进食。它害怕强光,白天置身于土穴、石缝等阴暗处,夜间开始活动、觅食。它的活动规律和气温有关,在初夏和初秋时节,它一般在傍晚和上半夜出去觅食、饮水和交配;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它出窝活动和回窝的时间都相应提前并缩短活动时间。

二、养殖场的选址和建设

1.选址。养蝎子的场址要选择坐北向南、交通便利、背风背光、排水方便、环境干净、安静并且远离村庄、工业污染区和农作物种植区的地方。同时周围避免长期喷洒农药,还需要注意周围不可以有天敌进入养殖场,如小鸟、壁虎、青蛙、蛤蟆、老鼠、蛇等。

2.室内养殖场建设。蝎子如果想要大规模地养殖,建议采用水泥池的养殖方式。养殖池可以建在室内或是室外,一般高0.5米,宽1米,长度可以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养殖池外表可以用少量的灰浆将砖缝填满,避免蝎子从缝隙中逃离。在距离池中心的四边可以用15厘米的砖瓦或是石块进行堆积,形成小洞穴,高度在1.5厘米为宜,供蝎子休息。

3.养殖池主体建设。养蝎池大小一般在200~600平方米,池墙壁用砖和水泥建造,围墙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挖深和宽在60~70厘米的沟渠,沟内用水泥把缝隙抹平。地上部分用单横砖来砌成,高度以70厘米为宜,墙内外用水泥把缝隙抹平。抹平缝隙后,在墙顶部压上一块50~80厘米宽的玻璃条,玻璃条在墙顶两边向外延伸6~10厘米。养殖池入口宽度控制在1米,门两侧的立柱要比围墙宽和高,然后用水泥抹平缝隙。养殖池要留有进出水口,进水口要比出水口高,可设在围墙的基脚地方。围墙里用水泥砌成斜面,以防蝎子逃跑。

4.码垛。蝎池建好后,进行耕翻和平整土地,然后再码置垛体。蝎池每隔1.5米要码置一排宽度在80厘米左右的垛体,垛体之间宽70~80厘米。码置垛体时,下挖的深度要根据各地的温度来做调整,以便蝎子越冬下移。

5.大棚恒温养蝎房的建设。大棚的建造与冬暖式蔬菜大棚基本相同。为防敌害入内,大棚墙和地面用水泥抹平。场地最好选择避风向阳、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大棚应呈窄幅长方形,宽3~5米,长根据饲养量的大小而定。大棚窄便于上面覆盖草毡,冬季保温,大棚后墙适当留有窗户,便于空气对流。

蝎房建造:蝎房就是蝎子生活的场所,根据多年来的养殖经验,建立蝎池效果最佳。大棚内蝎池大小一般长1.5米,宽1米。池与池中间留路,供管理人员活动。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在蝎池上面再建上一层蝎池做立体养殖,上层池长与下层一样,宽0.6米。蝎池建好后,在距离地面30厘米处,贴上宽15厘米的玻璃,以防蝎子外逃。

蝎窝的建造:①瓦片式蝎窝。为使蝎窝仿自然环境,先在蝎池内铺厚5厘米的土层,再放瓦片,瓦片可放3~4层,瓦与瓦之间留一定的空隙。空隙中可放沙土,沙土要经常喷水,保持土壤的湿润。这样蝎子就能在瓦里面居住,在土里建窝。

②隔板式蝎窝。隔板的制造:可制模,用水泥混合物压制而成。隔板成长方形,30厘米×40厘米,厚2~3厘米,每块板上中间留有一方形孔,孔边长8厘米×9厘米,供蝎子上下爬行。方孔四周有20个分室供居住。

安装:先挖一个35厘米×45厘米的方孔形深坑,深30厘米,然后将一块隔板分室槽朝上置于坑底。将板上中间方形孔展出的泥土夯实,安装好后进行填土。注意将中间方孔处留出向上的通道。填20厘米厚的土层后,再安上第二层隔板、再填土至表面。表面上盖有第三层隔板,并用土填紧,上面再盖上水泥盖板(或用瓦),蝎窝就建成了。

四、养殖环境调控

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是养殖蝎子最基础的条件,如何才能调节好温度和湿度呢?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保温房。养殖蝎子的保温房要科学合理地建设,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温房首先用泡沫板(挤塑板)做好墙体保温,泡沫板主要作用是保温;在蝎房墙体四周用泡沫板做好保温的同时,还要有1~2层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主要起到保持湿度,防止水分的流失。蝎房还要考虑到适当的通风,在温度高或湿度大的时候,能起降温、降湿的作用。蝎房除了保温、保湿、通风外,还要符合蝎子的生活习性,以及能有效地预防疾病和方便管理。

2.加温设施。加温设施要根据蝎房大小和当地的资源来决定,有的地方用火炕、火墙,有的用炉子,还有的用地暖。无论用哪种加温方式,必须做到可以调节温度,蝎房不但能加温,还要把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温度控制可以通过调节炉门进风口的大小,或者用风机、温度控制器等辅助设施。加湿要结合加温方式进行,如用火炉的,可以在炉子上放盆水,通过蒸发水分起到加湿的效果;用地暖的,可以在地面洒水,起到增加湿度的效果。控制湿度可以用湿度控制器、排气扇等方式。

3.温湿度管理。蝎房如何把温湿度控制在适宜的状态,就要看个人的管理。养殖蝎子环境的温湿度要根据蝎子的不同生长时期,调节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比如蝎子在育肥期温度可以调节到30~35℃;在蜕皮期可以提高到38℃。另外,还要看蝎子具体情况,比如蝎子产后虚弱,如果温度太高,蝎子容易脱水;蝎子产子期间温度太高,幼蝎容易脱水;同样,湿度也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比如育肥期间空气湿度保持在50%~70%,蜕皮期间湿度就需要80%。

五、引种注意事项

蝎子的繁殖与种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引种建议在春末夏初。蝎子有冬眠的习性,在春季蝎子已经出蛰,过了春忙后,且雌性蝎子进入孕期,如果顺利产下幼仔,那么就引种当年就能受益。

引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野生种蝎;一种是人工驯化的种蝎。如果是初次养殖蝎子,建议使用人工驯化的,因为其适应能力强,成活率较高。

蝎子在野生自然环境中,3年长大,第四年才会繁殖小蝎子。蝎子从出生到长大要蜕皮6次,完成第六次脱皮才算是成年蝎子。有经验的蝎子养殖户一看就知道蝎子是几龄的,初次养殖蝎子的人一般是看不出蝎子的年龄了。

蝎子的体长由蜕皮的次数决定,多大龄的蝎子有多长的身体。例如刚出生的小蝎子体长一般在1厘米内,白色的。4龄蝎子体长在3厘米左右。野生蝎子第一年一般能长到3龄就不再生长,因为秋冬季温度低,蝎子不会蜕皮了。第二年蝎子再蜕皮2次就长到5龄。第3年,5龄蝎子于6~7月蜕皮1次,便成6龄蝎子,体长增至4~5厘米;9月前后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变为7龄蝎子,即长成成年蝎子,体长在5~6厘米。成蝎以后不再蜕皮,体长不再增加,但体形可以变粗,体重也可略有增加。一般蝎子到第3年末即达到性成熟,到第四年夏季开始繁殖。与其他动物不同,蝎子在个体生长过程中,体长是随蜕皮呈跳跃式增加,而体重是呈渐进增加。

引种时,需要挑选个体强壮、个头大、反应敏捷的蝎子作为种蝎来养殖。饲养密度按每平方米2~3龄的蝎子2500~3000只;4~5龄的蝎子1200~1500只;6龄的蝎子700~800只,种蝎500~600只。在每个区间内做好躲避洞穴,方便蝎子休息与繁殖。引进的种苗要大小分开饲养,避免大蝎吃小蝎。

六、日常喂食

1.母子蝎分离饲养。当2龄蝎离开母蝎背后,应及时进行大小分离。原因如下:第一,雌蝎在产期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散失较多,身体虚弱,急待觅食补充,若不分离,雌蝎在缺水缺食情况下会攻击幼蝎;第二,大小混养,成蝎活动时会踏伤幼蝎;第三,幼蝎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已消耗殆尽,分离饲养有利于幼蝎进食补充营养;第四,幼蝎和成蝎对饲料虫的要求不同,分开饲养便于管理。

2.幼蝎的饲养。2~4龄蝎称为幼蝎,刚从母背下来的幼蝎,可以单独觅食,但没有捕捉大黄粉虫的能力。此时,需要投喂小一点的黄粉虫或小土元,投喂量是按1∶1计算,保证每一只幼蝎每天都能吃到一条黄粉虫。

此期的饲养要求如下:第一,孕蝎进入产期时就要为幼蝎备足适口的小饲料虫;第二,幼蝎是蝎子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要做好饲料的搭配,主要以小黄粉虫和小土元轮换投喂,切忌投喂单一饲料;第三,幼蝎攀附能力强,行动敏捷,注意防止幼蝎逃跑;第四,随着幼蝎的成长,体形逐渐变大,要注意分池饲养,以降低蝎池的饲养密度。

3.青年蝎的饲养。5~6龄蝎为青年蝎。这个时间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还要进行种蝎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做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成年蝎的饲养。成年蝎已经性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每次投喂量不宜过多,以免剩余的食物腐烂,可以增加投喂饲料虫的次数,坚持“多投少喂”的原则。特别是在夜晚8~11时蝎子进食高峰期,每小时应投食一次。最好是投喂活的黄粉虫或土元,虽然蝎子的食量比较小,但是不能让蝎子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建议每天投喂,投喂量根据蝎子前天的进食情况确定,以第二天有少量剩余为宜。

5.种蝎的管理。种蝎的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时备足优良种蝎,雄蝎与雌蝎的比例为1∶3,专池精心饲养;第二,创造适宜的条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临产前准备好合适的产房,并做好孕蝎临产前的准备工作;第四,幼蝎下地后,适时进行母子蝎分离饲养;第五,做好种蝎的育肥复壮工作。雌蝎的体质恢复后,就可以适时投入适量雄蝎进行交配,以便为下次繁殖奠定基础。

蝎子在捕食黄粉虫

七、繁育管理

很多养殖户为了提高产能,会引进较多的雌性蝎子,引进的雄蝎子数量偏少,其实雌雄比例失调会引起繁殖的失败,所以需要合理的搭配。一般雄雌需要按照1∶3的比例来喂养比较适宜。

人工恒温饲养的蝎子一般10~12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蝎子属于卵生动物,一般母蝎需要40天来完成胚胎的发育工作,才能产出小蝎。由于蝎子属于变温动物,自身是不能控制体温,所以在人工喂养的时候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防止忽高忽低,温度最好控制在33~35℃,有利于种蝎交配成功。平均每只母蝎能够产30只小蝎子。

一般幼蝎刚出生就会爬到母蝎的背上,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要经常检查母蝎产仔情况,一旦发现背上爬满小蝎的母蝎,要立刻分开单独饲养,减少其他母蝎对小蝎的伤害,从而提高幼蝎的成活率。幼蝎脱离母背后,要将母蝎转移到交配池或饲养池。

爬到母背上的小蝎子

作者∣广西浦北县张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钟祥伟

来源: 钟祥伟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