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进入夏秋季节,高温多湿环境有利于害虫虫卵孵化繁殖,常见如桑螟、桑尺蠖、斜纹夜蛾等,注意观察桑园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科学防治,减少桑园虫害的发生,常见虫害防治方法如下。

桑蓟马

桑蓟马成虫、若虫于桑树中上部叶的背面锉吸为害,造成叶片呈现无数小凹点,被害桑叶失水硬化,凋萎卷曲,呈锈褐色,焦糊状;1年发生10代以上,有世代重叠。春季约1个月1代,夏秋季约20天1代。成虫在树皮裂缝、杂草中越冬。第二年桑树发芽后迁入桑园繁殖,4~5月形成全年第一次为害高峰。秋季高温干旱,虫口数量激增,为害加重,可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夏秋季及时清理下脚叶,减少虫口基数;冬季认真清理桑园,收集枯枝、落叶、杂草,带出桑园烧毁,消灭潜藏的越冬成虫,减轻来年为害。

2.物理防治。利用桑蓟马对黄色、蓝色的趋性,在桑园悬挂黄色或者蓝色粘虫板。

3.化学防治。严格控制农药用量,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桑蓟马防治常用的农药: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纯敌敌畏)800倍液。

桑尺蠖

桑尺蠖幼虫常把桑芽内部吃空,仅留苞叶,后幼虫咬食叶片成缺刻,严重的仅留叶脉,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幼虫期有5龄,老熟透后在近主干表化蛹,蛹期7~20天。该虫发生与气温有关,以3~4龄幼虫在桑树枝干隙缝或枝下越冬,冬季气温高,桑园虫口基数大,则春季发生早,5月后气温升高,有利于桑尺蠖繁殖,桑尺蠖幼虫5龄后进入暴食期,往往2~3天内将叶片全部吃个精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桑园管理,及时清理桑园杂草、落叶、枯枝等,破坏桑尺蠖越冬和化蛹场所;桑园内适当放养鸡、鸭等家禽啄食;采叶时,人工捕杀幼虫。

2.物理防治。冬季可用稻草等束缚枝条,诱集幼虫越冬,开春气温回暖后及时解除束草带离桑园集中处理;早春人工捕杀大龄越冬害虫;低龄幼虫未分散为害前人工抹杀;利用成虫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等。

3.化学防治。夏伐和冬伐前后,用40%灭多威(纯灭多威)2500倍液全面喷洒进行封园。养蚕期间在各代桑尺蠖发生初期,低龄幼虫未分散为害前进行化学防治,常规农药有80%敌敌畏乳油(纯敌敌畏)800~1000倍液,残效期5~7天。

桑 螟

据历年监测,在7月10日~15日出现第7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第8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在8月20日~30日,第9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在9月30日~10月10日,蚕农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初孵幼虫居叶背分叉处,食害下表皮和叶肉。3龄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潜伏其中进行取食,残留叶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窗”。其排泄物还会污染桑叶,容易与家蚕发生交叉感染,引发蚕病。

防治方法:

1.合理安排。做好养蚕计划,合理安排周期性喷药杀虫,根据生产实际及时用叶,保障行间通透性,提高通风透光效果。

2.农业防治。桑园要进行夏伐,成片桑园统一时间夏伐,桑枝搬离桑园,清除桑园残留叶片、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同时,可结合采叶及桑园劳作时进行人工捏杀幼虫。

3.物理防治。安装诱虫灯或桑螟性信息素引诱剂(诱捕器)等杀灭桑螟成虫,降低桑园桑螟虫口基数。

4.化学防治。在幼虫2龄末即在卷叶前进行喷药,重点喷幼虫集中的新梢顶部。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纯敌敌畏)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7天),或60%敌畏·马(格桑花)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

作者∣广西忻城县蚕业技术指导站 罗祖现

8.31

来源: 罗祖现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