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养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养殖肉牛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在饲养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管理不当、疾病等因素,常发生牛瘤胃出现积食的现象,并且以春季和冬季多发。近日,广西藤县濛江镇洲祖村养牛户郑燕敏有两头母牛出现瘤胃积食,前来求诊。本文通过对牛瘤胃积食进行诊断和防治分析,探讨牛瘤胃积食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控制其危害。
广西处于亚热带,雨水充沛,牧草生长旺盛,玉米秸秆等饲草资源丰富,养牛效益比较高。随着养牛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户的数量逐步增多,由于缺少天然的牧场,很多养牛户都是舍饲养殖。在养牛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牛瘤胃积食比较常见,而引起牛瘤胃积食的主要原因是牛采食过量饲草、粉状饲料或者牛患有胃肠道疾病等。牛瘤胃积食,以预防为主,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牛出现瘤胃积食之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大多数病牛是可以治愈的。
一、牛瘤胃积食的产生原因和临床症状
1.牛瘤胃积食的原因。牛瘤胃积食又叫瘤胃扩张,是由于瘤胃内聚积过多的草料、粉状精饲料等,牛不易反刍,时间长了,瘤胃内的饲料发酵膨胀,胃内容物积压过多,引起瘤胃的消化机能紊乱或停止的表现。触诊瘤胃中下部发现胃内容物坚实,听诊发现瘤胃蠕动音减弱甚至消失。该病冬季和春季多发。牛瘤胃积食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原发性,一种是继发性,其中以原发性牛瘤胃积食比较多见。
原发性瘤胃积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肉牛饲养过程中大量采食饲料,尤其是大量采食精料等粉状饲料,而牛本身无法通过反刍消化精饲料;也常见于突然更换饲料,新饲料的适口性好,牛大量采食;或者从劣质饲料转变为优质嫩绿的青饲料,牛群采食过量;牛群采食大量不易消化粗而硬的饲料;水源不足或者不及时饮水;采食易膨胀发酵的粉状饲料之后大量饮水引起发病。
继发性瘤胃积食常见于牛出现前胃疾病,如前胃弛缓、瓣胃阻塞、真胃积食等,瘤胃和网胃创伤等引起继发性瘤胃积食。另外牛的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失调、消化机能减退、运动不足等,可导致继发性瘤胃积食。
2.牛瘤胃积食的临床症状。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牛的瘤胃积食比较多见,急性型瘤胃积食发病快,常常因为牛采食过量造成。多数在采食后几个小时到12小时之内发病,病初精神不振,采食、反刍减少或彻底停止,牛的左腹部膨胀,用手按压胃内容物坚实。比较严重的病牛可出现喘促等呼吸困难现象,四肢张开,呼吸和脉搏增加;更加严重的病牛可引起卧地不起或昏迷,急性型往往来不及治疗,病牛可继发脱水、酸中毒、全身衰弱等一系列症状。慢性型瘤胃积食病程比较长,发病比较慢,病势比较轻,发病初期采食和反刍减少,病牛行动迟缓,表现不安,喘气粗而急促,流涎少、黏稠,饮水次数增多。
二、牛瘤胃积食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断
1.发病机理。牛瘤胃积食是指牛瘤胃内聚积过量的饲草、饲料,胃内容物对胃壁造成压迫和刺激,产生神经性反射,出现神经机能紊乱,大多数属于原发性牛瘤胃积食。病初表现为瘤胃蠕动加强,由于短期内不能消化食物,瘤胃蠕动逐步抑制,瘤胃蠕动出现减少或者完全消失。随着胃内容物的发酵造成瘤胃体积增大,从而影响牛心脏和肺脏的活动范围,可导致静脉回流,机体呼吸机能紊乱。瘤胃中的内容物无法及时清除就会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随着胃内容物发酵腐败,产生细菌和有害物质,可引起病牛死亡。
2.临床诊断。一般的临床诊断是根据病牛的症状进行综合判断,通过视诊观察牛的肷窝部情况,发现向外鼓胀,病牛的鼻镜干燥或者龟裂,腹痛不安、摇尾弓背、粪便干黑等一系列症状,初步判断为牛瘤胃积食;再用手触诊检查胃内容物,用手按压病牛左边腹部中下部,胃内容物坚实,可以进一步判断为牛瘤胃积食;用听诊器听诊瘤胃的蠕动声音,发现蠕动减弱、次数减少或完全消失,可以初步诊断为牛瘤胃积食。
三、牛瘤胃积食的防治措施
1.治疗措施。当出现牛瘤胃积食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对病牛进行治疗,以防危及生命。治疗的原则首先是排除瘤胃内容物,使病牛的瘤胃兴奋和蠕动起来,能够排出粪便。
促进消化治疗:对于病情比较轻的牛,可以通过禁食1~2天,将其拉到运动场慢慢牵遛,对其左肷部瘤胃的位置进行按摩,按摩时长为20~30分钟每次,每天2~3次,喂给清洁充足的饮水,同时用(10毫升∶25毫克)氯化氨甲酰甲胆碱按照每公斤体重0.05~0.1毫升进行肌注,促进消化。
泻下治疗:为了尽快将瘤胃的内容物排出,对于症状比较轻的病牛发病时间过长、病情进一步发展,或用氯化氨甲酰甲胆碱促进消化治疗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泻下治疗。在临床上有多种药物可以用于泻下治疗,比如硫酸镁、硫酸钠、石蜡油、植物油等。用法:300~800克硫酸镁加水稀释成6%~8%溶液灌服,或硫酸钠15~50克用水稀释成3%~4%溶液灌服,或1500毫升花生油加温水2000毫升左右混合灌服,或1000~1500毫升液状石蜡油或其他植物油加温水2000毫升左右混合灌服,促进瘤胃中的内容物排出,从而减轻或者缓解牛瘤胃积食的症状。
洗胃治疗:洗胃是将瘤胃中聚积的草料、粉状精料用水和导管清洗出来,主要是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病牛,或者是通过促进消化和泻下都无法治愈的原发性瘤胃积食病牛。方法:使用直径为5厘米、长度为300厘米左右的胶管进行洗胃,首先用1%~3%的高锰酸钾消毒胶管和开口器,在胶管外涂上花生油润滑,把开口器固定在牛的口中,将胶管经牛口腔导入瘤胃,从胶管中灌入1000~2000毫升自来水;然后来回抽动胶管,刺激瘤胃进行收缩,将瘤胃中的内容物从导管中排出,重复清洗3~5次;最后用一根比较大的铁丝固定一个直径2~3厘米的磁石,用1%~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之后从导管中插入瘤胃检查有无铁钉、铁片、铁丝等。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非常严重的病牛,或者采用上面几种比较保守治疗方法没有好转,就必须要通过动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用六柱栏固定病牛,如果病牛的瘤胃上部出现胀气现象,可用16号注射长针头缓慢放气。左腹部剃毛,之后用盐酸普鲁卡恩在术部周围和腰旁神经部位进行麻醉。
手术方法:用2%~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左腹部,用棉花擦干,涂上3%~5%的碘酊再次消毒,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腹斜肌、腹横肌、切开浆膜、腹膜,切口20~30厘米,把瘤胃拉出切开,取出瘤胃内的所有内容物,胃液用导管抽出。检查瘤胃内异物,如铁钉、铁片、木棍、塑料袋等,填充其他健康牛反刍出来的适量草料,分黏膜、肌层、浆膜三层缝合瘤胃,依次将腹膜、浆膜、肌肉、皮肤缝合,涂3%~5%碘酊消毒,晾干后用凡士林、青霉素、敌百虫混合药膏涂缝合创口防苍蝇叮咬。
手术后护理:手术之后禁食3~4天,要防止偷食,注意观察病牛的恢复情况,等待病牛瘤胃开始出现蠕动和反刍之后,再饲喂少量优质饲料。手术之后的5天之内,每天都要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或者头孢噻呋钠,防止伤口感染,前1~3天每天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3000毫升静脉滴注。
2.牛瘤胃积食的预防。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牛瘤胃积食应该以预防为主,规范饲喂,粗饲料和精饲料要合理搭配。一般精饲料用量控制在30%左右,青贮饲料、秸秆等粗饲料和玉米粉等精饲料混合饲喂,防止牛单独吃精饲料或者偷吃精饲料。初春季节要防止牛一次性吃过多的嫩绿青饲料,舍饲的牛要保持适当运动,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原发性牛瘤胃积食的发生。
加强饲养管理:采食过量是造成原发性牛瘤胃积食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疾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控制饲喂量,做到定时、定量饲喂,避免突然改变饲料,如果更换饲料,必须做好两种饲料使用的过渡。平时要提供充足饮水,或者定期驱赶牛群引导多饮水,促进消化。饲料出现变质或者发霉,要及时更换,舍饲牛群,每天要有充足的运动量。对于有偷食现象的牛,要及时监管,放牧的牛转为舍饲养殖,应先饲喂干草、秸秆等粗饲料,等待牛群慢慢适应环境后再逐步添加精饲料,平时一定要防止饥饿的牛群随意采食或者偷吃玉米等精饲料。
确保饲料均衡饲喂:饲料品质和数量直接影响牛的养殖效益,养牛场或者养牛户要确保草料充足,营养全面,尽量避免饥饱不均衡现象。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在草料比较缺乏时,应提前准备好粗饲料,以青贮饲料和干草为主,合理搭配精饲料,可以减少牛瘤胃积食的发生。
加强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在日常饲养管理的过程中,饲养员要对牛群的采食情况进行监管,由于牛瘤胃积食经常发生在春季和冬季,要随时观察牛的动态、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等,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防止因拖延导致病牛的病情日益加重。
四、加强监管,预防为主
总之,牛原发性瘤胃积食是牛饲养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于牛过量采食或者采食大量的粉状精饲料造成,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定时、定质、定量合理饲喂,以预防为主,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牛原发性瘤胃积食的发生。
牛出现瘤胃积食,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在进行手术时要先拉出瘤胃再切口,以防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发炎,瘤胃切口越小越好,能够伸入手臂大小为宜,一般不超过10厘米。在手术过程中无法避免切到血管,先在血管断裂两端用线结扎再实施手术。遇到大出血时紧急处理方法是首先用止血钳止血再用线结扎血管。
遇到继发性瘤胃积食的病牛,首先要查找病因,对因治疗。比如异物创伤瘤胃或者创伤性网胃炎首先要清除异物,及时修复或者缝合创口、加强护理等,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减少牛瘤胃疾病特别是牛瘤胃积食的发生。
作者∣广西藤县濛江镇农业农村中心 吴超海
来源: 吴超海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