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牛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肺和胸膜,以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呼吸功能衰竭等为主要特征症状,多为亚急性或慢性经过。

一、流行病学

病原主要存在于病牛和带菌牛的发炎肺组织、胸腔渗出液、胸部淋巴结和气管渗出物中。健康牛与病牛直接接触传染,主要通过飞沫由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饲草经口造成感染。该病不受年龄、性别、季节和气候等影响。病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干燥、高温迅速死亡,酸性或碱性pH值下、大多酸消毒制剂可灭活。

二、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在7~28天,最长的可达8个月。

1.急性型。发病初期,牛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型,鼻翼开放,呼吸迫促而浅,呈腹式呼吸和痛性短咳,因胸部疼痛而不愿行走或卧下,肋间下陷,呼气长吸气短,叩诊胸部患侧发浊音,并有痛感,听诊肺部有湿性啰音,肺泡音减弱或消失,代之以支气管呼吸音,无病变部呼吸音增强,有胸膜炎发生时,可听到摩擦音。病后期心脏衰弱,因胸腔积液,只能听到微弱心音甚至听不到,重症可见前胸下部及肉垂水肿,喉部与四肢出现浮肿,尿量逐渐减少而比重增加,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病畜体况衰弱,眼球下陷,呼吸极度困难,呻吟,口流白沫,伏卧伸颈,体温下降,最后窒息死亡,急性病例病程为15~30天。

2.亚急性型。其症状与急性相似,但病程较长,症状不如急性型明显。

3.慢性型。多由急性转来,取慢性经过,病牛除体况瘦弱外,多数症状不明显,偶发干性咳嗽,听诊胸部有不大的浊音区,食欲时好时坏,消化机能紊乱,体况日渐消瘦。此种患畜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症状缓解逐渐恢复正常,少数病例因病变区域较大,饲养管理条件改变或劳役过度等因素,引起恶化,预后不良。

三、剖检病变

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在胸腔,典型病变是大理石样肺和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即发生纤维素性肺炎、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间质的炎症、水肿、坏死与修复性变化。胸腔积液呈无色或淡黄色,内含絮状纤维素物。肺脏炎症,初期以小叶性支气管肺炎为特征,肺炎病灶充血、水肿,呈鲜红色或紫红色。中期呈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肿大、增重,肺实质有红、黄、灰白等不同时期的肝样病变区,肺间水肿变宽,切面有奇特的图案色彩,形成大理石样外观,多为一侧性,以右侧较多,多发生在膈叶,也有在心叶或尖叶者,可见坏死灶,胸膜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多数病例胸腔内积有淡黄透明或混浊液体,内混有纤维性凝块或凝片,胸膜常见出血,并与肺部粘连,肺膜表面有纤维素附着物。后期肺部病灶被结缔组织包围,有的因坏死、液化而形成脓腔、空洞;有的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取代,形成瘢痕;有的钙化或形成肉样变。心包膜纤维素性炎,心包积液,心肌脂肪变性。肝、脾、肾无特殊变化。腹膜炎、浆液性纤维性关节炎。

四、类症鉴别

临床见持续高热不退,兼有浆液性纤维素胸膜肺炎,肺呈多色彩的大理石样变,肺间质明显增宽、水肿,肺组织坏死,据以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1.与牛巴氏杆菌类症鉴别诊断。

相似:急性型,高热,呼吸道症状,肺炎、便秘和腹泻等。

不同: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全身组织器官及其黏膜和浆膜的广泛性出血性炎症(败血症状),病程短、发病急,内脏和组织上有出血点,部分肺部病变为大理石样变且肺间增宽不明显。

2.与牛流感类症鉴别诊断。

相似:急性型,发热,呼吸道症状,肺炎等。

不同: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持续性咳嗽,寒颤现象,呼吸急促等。

3.与牛结核病类症鉴别诊断。

相似:慢性型,消瘦,短性干咳,早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结核病以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钙化为特征。

不同: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病牛逐渐消瘦,病初有短促干咳,渐变为湿咳,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

4.与牛包虫病类症鉴别诊断。

相似:慢性型,渐进性消瘦等。

不同:由多头蚴侵入牛机体后引起,躁动不安;出现神经症状:不断跳动,身体痉挛,间歇性癫痫发作;没有任何征兆倒地死亡;身体逐渐消瘦。

五、综合防治

1.预防措施。对疫区和受胁区6月龄以上的牛只,必须每年接种一次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不从疫区引进牛只。

2.治疗措施。发现病畜或可疑病畜,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彻底消毒,对同群牛隔离观察,进行预防性治疗。早隔离病牛,改善饲养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牛症状消失,肺部病灶被结缔组织包裹或钙化,但长期带菌,应隔离饲养以防传染。

①“914”疗法:新胂凡纳明(914):1克/100公斤重+生理盐水50~500毫升,一次静注,间隔4~7天,用同剂量重复注射2~4次。

②抗生素疗法:盐酸土霉素、四环素、硫酸链霉素、氟体尼考、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

③中药疗法:以清肺热、祛痰、止咳、镇痛等为原则,中药治疗处方——

处方1:北沙参、麦冬各50克,黄芪、党参各35克,冬瓜子55克,合欢子60克,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处方2:黄连、黄芩、知母、白术、白芍、厚朴各50克,五味子、贝母、阿胶、泽泻、云苓各30克,火麻仁25克。

处方3:郁金25克,当归2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延胡索20克,连翘25克,黄芩20克,牡丹皮20克,花粉20克,贝母20克,青皮20克,白芍20克,柴胡20克,甘草15克。加减:出现胸水时减柴胡、甘草、花粉,加泽泻、猪苓、木通各20克;心脏衰弱时减郁金、黄芩,加党参20克;久病体虚无力而消瘦时,减郁金、黄芩、花粉、柴胡、青皮,加党参25克,黄芪30克,白术20克。

处方4:银花、连翘、黄芩、瓜蒌各50克,大黄40克,蕹白、黄连各30克,甘草20克。表现“吭吭”低咳加射干、豆根各30克;胃热重者加石膏50~100克;胸部触压敏感加枳壳、当归、桑白皮、茯苓、葶苈子各30克,白芨50克;低咳加贝母50克,冬花、紫菀、桔梗、百部各40克;痰涎多者加白芥子30克。

④辅以强心、利尿、祛痰、健胃等对症治疗:增强心脏功能,强心(樟脑磺胺钠、安钠咖);减轻肺充血(松节油涂擦胸部);减轻支气管炎(内服氯化铵粉);促进渗出物吸收(静注5%氯化钙或内服碘化钾粉。

作者∣广西来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崇斌

2023年6月10日

来源: 李崇斌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