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淑涛 天津二七二医院

审核:王 华 天津二七二医院 副主任药师

一、黄精的价值

黄精之名取自仙家用其得土地之精华,故时珍曰:“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本草纲目》)。

黄精始载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黄精作为中药材不仅具有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自古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唐代诗圣杜甫对黄精颇为喜爱,作出了不少关于黄精的诗句。

公元759年安史之乱,杜甫举家逃至同谷无粮,靠黄精充饥,写诗赞曰:“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在《丈人山》中,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这样的诗句,赋予黄精扫除岁月痕迹、焕发青春光彩的力量。

在《太平寺泉眼》一诗中,杜甫以“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的诗句,赋予黄精让人羽化升仙的神奇力量,通过夸张手法突显黄精的价值。

黄精虽好,最好不要生食,生黄精具麻味,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药,入药的是酒黄精或蒸黄精,蒸后色棕黑滋润,除去麻味,无咽喉刺激。酒黄精能助其药势,使之滋而不腻,避免多服久服妨碍脾胃运化的弊病,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

黄精的炮制方法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所载为蒸制法。据统计,历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黄精炮制方法包括蒸制法、酒蒸法、黑豆制法、蔓荆子制法、九蒸九晒法等。尽管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收录了黄精的炮制方法,大部分地区也沿用传统的酒浸、蒸等方法,但因各地所用黄精植物来源不同、炮制方法不完全相同,而致黄精饮片质量难以控制、临床均一性差。九蒸九晒因耗时较长、工艺较繁琐,多简化为多次蒸、晒至黑色,并未严格规定次数。

二、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黄精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皂苷、黄酮、氨基酸及无机盐、挥发油、木脂素、生物碱等成分,其中多糖和皂苷在黄精中含量较高,也是黄精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精具有增强免疫、降血糖、延缓衰老、抗疲劳、提高记忆、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三、功效与作用

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

1.入脾经 既能滋养脾阴,又善补益脾气,是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之良药,故《名医别录》言其“补中益气”,《本草便读》称“此药味甘如饴,性质平润,为补养脾阴之正品”。

2.入肺经 既补肺阴,又兼能益气,为治疗肺虚之佳品,阴伤燥咳、肺虚劳嗽咳血及肺虚喘咳者均可选用。

3.入肾经 长于滋阴,又兼益气,通过平补脾肺肾而能填精生髓,强壮固本,常用于治疗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者。

三、配伍应用

1.黄精配沙参 清热益气滋阴,适用于燥热耗伤气阴所致的烦渴、短气、乏力、干咳无痰或少痰等。

2.黄精配枸杞子 可增强补虚而益精气,润肺而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肾亏虚所致腰酸遗精、咳嗽等。

3.黄精配制首乌 可增强补精血,填精髓,乌须发的作用,适用于病后虚羸,精血亏虚,眩晕心悸,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4.黄精配山药 两药均可平补脾肺肾之气阴,合用可增强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消渴症等。

四、药膳食疗

1.黄精白鹅煲

组成:白鹅、黄精、陈皮、黄酒、生姜、白醋、食盐等。

功效:补益虚损、理气和胃。

制作方法:

将白鹅切块,白醋、盐腌制15分钟;清水漂净,沥干水分待用。

将黄精、陈皮加水1500毫升,大火烧开,文火煮15分钟,去渣取汤备用;药渣用纱布另包。

生姜放入砂锅底,再将鹅块、仙霞黄酒、黄精陈皮汤、药包放入砂锅,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3小时,取出药包即成。

适用人群:适合体质虚弱者食用;不适合急性热性病、食积者食用。

冰糖黄精汤

组成:黄精30g、冰糖50g。

功效:滋补肺阴。

制作方法:将黄精洗净,用冷水泡发3~4小时,放入锅内,再加:冰糖、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黄精熟烂。

适用人群:肺阴不足人群适宜。

3.黄精山药汤

组成:黄精、山药、知母、玉竹、麦冬。

功效:补气养阴。

制作方法:黄精15克,山药15克,知母、玉竹、麦冬各12克。水煎服。

适用人群:糖尿病患者,见口渴多饮、体倦乏力属气阴两虚证者有效。

【参考文献】

[1] 陶弘景.名医别录:辑校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9-20.

[2]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10-311.

[3] 李若男,邓金兰,陈小立,等.黄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C]//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五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论文汇编.2022:1.

[4]袁怡菁,王秋红.黄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中医药信息,2024,41(2):72-80.[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中药饮片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27-1229.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