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珏敏 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

审核:管晓波 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 副主任医师

如今经常会有孩子读书读到奔溃的新闻,怎么“10后”的孩子就那么脆弱了呢?是社会时代的问题?孩子的年龄问题还是代沟问题?

我家孩子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个叫强强的同学,总是独自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有时别人一句玩笑话就将桌子上的书全部推到地上,并激动地大喊:“烦死了!”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几次后,老师也注意到强强的不对劲。强强向老师诉说:“老师,我不知道怎么了,最近总是觉得心情特别烦躁,有时候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让我我自己也很害怕”。老师温和地安抚道:“别怕,我会帮助你的。我们一起去找心理老师,一起帮你渡过这个难关”。青春期的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挑战,抑郁、焦虑和暴力行为并不是个别现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现象。

一、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1. 抑郁、焦虑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小区环境封闭,大多数孩子待在家里选择与手机为伍。父母忙于工作,与爷爷奶奶的代沟,沟通交流少,可能会造成孩子抑郁、焦虑的发生。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俗称“多动症”,是目前学龄期青少年高发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专注力不够,不愿意做持续用脑的事情(比如做作业完成不了),不能自行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很难安静的进行排队等待,丢三落四或忘记老师的安排,上课坐不住等。

3. 校园欺凌

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出现2种极端,一种是过度的宠爱,另一种则是严厉的打骂。无论是溺爱型还是打骂型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教育者如果采用过时的教育方法,不尊重青少年,使用言语讽刺或肢体惩罚等方式对待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剧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这样的环境有可能增加孩子霸凌他人的行为倾向。因此,教育者应当采用更加科学、尊重和理解的教养方式,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 广泛性焦虑障碍

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家长不能规范自身的言行,却对孩子施加过高的要求,造成孩子对学习精神过于紧张,而且这种不一致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压力,甚至会产生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那么,应该我们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呢?

1.个人心理干预

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及学习信念的,可以采用放松训练、游戏疗法、音乐疗法、认知疗法及角色扮演等。我们鼓励家长通过活动缓解孩子的学业压力,例如,每周可以带孩子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近大自然。随着孩子大脑发育的完善,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可以通过运动学会正确面对压力,从而缓解焦虑。提供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

2.家庭环境层面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成员相互沟通、交流,以及完善家庭支持系统等,对于改善青少年情绪障碍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的教养方式是关爱而不是溺爱,是民主而不是控制,是合理的管教而不是放纵和忽视,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合理需求,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并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需求观念。

3. 社会及学校的帮助

学校和社会机构应将基础心理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定期开展相关心理学宣传教育,或者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相关专题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鼓励孩子多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正视自己的长、短处,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克服挫折。

4. 大多存在轻度情绪障碍的青少年,通过心理干预即可得到有效改善,然后对于部分中、重度情绪障碍的青少年,则需通过临床治疗进行干预。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该药在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方面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学习好!要听话!大人们往往忽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并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家长的角色更多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通过平等的爱与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穆燕,卓瑜,岳磊于,等. 我国青少年常见情绪障碍类型、病因及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3,40(6):675-677.

[2]余万庆,但孝宏,熊智磊. 利培酮合并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观察[J]. 精神医学杂志,2012,25(1):48-49.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